辽源提出了“打造全民创业最活跃地区”的战略任务,鼓励群众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他们制定实施中小企业3年成长计划,组织开展“创业杯”竞赛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创业者加快做大做强,增加就业容量。先后培育树立了利源铝业、东北袜业园等一批省级创业先进典型。在鼓励全民创业的10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入500万元建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去年,仅市振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东北袜业园的“袜业通”互保金池就发放担保贷款1.03亿元。目前,他们已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36个。2011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1048户,同比增长31.3%;新增个体工商户12,718户,同比增长1.5倍;新发展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5家,增长40.2%。辽源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3%,增速全省第一。现在,辽源也出现了招工难问题,东北袜业园更是打出了“全年招收工人”的擎天柱广告牌。2008年~2011年,辽源新增创业人数增长了392%,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增长了389%,在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中期绩效评估中,辽源取得了总评得分93分的优异成绩,居全省之首。
作为老矿区,辽源城市棚户区片多面大,全市共有40片棚户区,涉及居民8.8万户。几年来,通过统筹实施“六路安居”工程,已累计投资68.4亿元,完成改造32片,回迁安置居民5.2万户。仅去年辽源就对7个地块进行改造,新开工建设115万平方米,拆迁量接近2010年的两倍。政府为此投入10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辽源政府不惜举债,采取联合开发、土地置换、配建商住房、社会垫资等方式和银行贷一点、群众掏一点、政策补一点、开发收益一点的办法,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辽源还建设了5.2万平方米公租房和909套廉租房,为2500多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并改造完成1788户农村泥草房,极大地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对最后余下的2.8万户棚户区居民,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在3年内全面完成改造任务。为了让百姓住得暖、住得舒适,他们对80万平方米既有楼房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及热源、热网建设,完成供热管网50公里,全市供热智能化平台集中监控率达到49%,集中供热室温合格率达到98%。3年内辽源将全部完成暖房子改造任务。同时辽源还大力实施“小区治理工程”,解决小区弃管和小区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市已经改造老旧小区41个,亮化“黑楼道”820栋。3年内将全部完成小区改造任务。
辽源市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努力实现社会保障标准提高与经济发展增速同步。连续13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连续7年提高养老保险待遇,4次提高失业保险待遇,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和新农保试点参保率、城镇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6%,报销比例和上限额度均大幅度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和工伤保险实现“一卡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分别增长16%和40%,城乡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70%。辽源连续3年实行新生入学“电脑派位平行分班”,促进了教育公平。同时,开展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锻炼活动,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辽源从绩效工资、干部培训、社会办医等10个方面进行改革,使医疗资源和人均数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院药价和门诊、住院平均费用比全省同级医院低30%。辽源市龙山区和西安区分别建立了社会救助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辽源设立了企业家扶贫助残基金、教育资助基金,组织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等活动,资助849名贫困大学新生迈入大学校门。辽源还积极开展“三帮扶”活动,全市12,000名党员干部与12,000名困难党员群众实现对接,城乡298个党组织与233个薄弱基层党组织结成了帮扶对子。各级领导干部还建立了群众工作联系点,开展“五个一”、“进千家、走万户、听民情、解民忧”等活动,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