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的理解和申康的设计初衷完全吻合。“我们制定考核办法的主要原则就是申康要给公立医院发展定位方向。”高解春认为,在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办院方向的引导至关重要,“申康既要坚持公益性质,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要遵循医院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公益与效率原则的主导下,申康确定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考核体系,同时对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专科医院进行分类考核,明确考核结果与院长的绩效奖惩挂钩,历年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院长任期评价的重要组成。
定量考核是考核医院运行的客观绩效数据,包括社会满意(权重50%)、管理有效(权重17%)、资产运营(权重6%)、发展持续(权重19%)、职工满意(权重8%)5个方面共23个基本指标和8个修正指标,满分为100分。定性考核则对能够综合反映医院运行绩效和院长管理业绩的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综合评议,主要是从平安建设、办院方向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平安建设方面包括重大安全生产(消防)事故、医疗事故、违法违纪案件等造成社会影响的,直接给院长绩效降级处理;平安办院方面主要指医院如果出现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不力的(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干部保健、医疗改革、年度重点工作、预防保健等任务),或者乱收费、不良执业等不规范的医疗行为,造成社会影响的,直接给院长绩效降级处理。
“定性考核有点类似一票否决指标,是为了引起院长的重视。”高解春解释说。
2007年,申康又在绩效考核中增设了两个附加分指标:纵向资源整合和全面预算管理,以考核医院院长在支援社区和郊区卫生工作方面以及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业绩。经过清晰、准确的调整和修正,申康的院长绩效考核体系日趋完善。
要当帮手而不要当“婆婆”
申康刚成立的时候,很多院长担心又多出一个“婆婆”,重复检查、重复汇报、重复申报等麻烦会接踵而至。然而,申康非常务实地解决了院长的疑虑。院长们发现,申康虽然不搞检查,但绩效考核做得很好,公开透明,医院管理者的价值也会得到充分体现。
“申康和上海市卫生局配合得很好,没有任何冲突和重复。考核工作都是贯彻在日常工作中间,不用你去应付什么检查和汇报之类的工作。”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肖泽萍透露,“病人满意度的数据来自上海市纠纷办公室的万人问卷调查;医疗综合质量的数据来自上海市医院管理年督查得分;科研论文发表的数据来自于统计源期刊数据库的统计;其余多数数据如国有资产的保值、流动资金等情况则通过医院的财务审计报告自动生成。”
上海申康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于广军说,申康对绩效考核的务实科学态度、对医院发展建设规律的特别尊重,体现在对不同医院的个性化考核要求上。
除了对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不同的分类考核以外,申康还对综合性医院中的中医院进行分类考核。
“申康的考核原则是用数据说话,同时也考虑中医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的特殊性,如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和精神病医院。他们很注重与院长的沟通,尊重院长的意见和建议。考核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各个医院的绩效得到了持续改善。”肖泽萍院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