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中,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孩子反映,日常蛋奶的来源都是靠学校。我们看到了部分孩子的留言,这位同学写道:学校有时候把过期的牛奶加入桶中,有的同学不注意就喝。这位同学写道:希望学校每天能定时发给每一个学生蛋奶,不发过期牛奶,臭鸡蛋。这个孩子在留言中写道:我对学校提供的蛋奶非常不满意,因为早上吃的时候很凉,鸡蛋有的时候还不熟,我建议学校要诚实,不要为挣钱骗人,看着是免费,每个学期还是要收几百块钱的。在这份问卷调查中,除了调查“蛋奶工程”,也涉及到了午餐情况的调查。
薛文俊:那么在午餐方面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家里带过来的,也有的时候自己出钱购买的,那么问卷当中也体现了午餐菜品的种类方面一般是在这两个答案之间,一个就是每周有一次以上的肉食,一个就是一次也没有,那么大多数的问卷我们也进行了统计,就是一次也没有的这个占大多数的。
记者:占大多数,这个比例有多高呢?
薛文俊:这个比例应该有达到一半以上。
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投入,从国家的“两免一补”、三元营养餐政策,到各省实施的的营养改善计划,给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了福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在实施这些补贴和计划时,最应该确保的是“两个安全”。
21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一个是监管这个食品安全,不要买那个假冒伪劣的,低质的东西,第二个就是财务安全,保证这些钱真正用到学生身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介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就开始实行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校园餐计划,并于1944年立法,规定地方教育部门必须提供学生营养餐。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供餐计划,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国民身体素质,也快速提升了教育发展水平。印度、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初等教育营养支持计划,促进了本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的营养改善计划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如何能确保这些补贴和改善计划能够落到实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现在教育部的按教育部的要求已经建立了行政化的教育系统的监管,就从教育部领导小组各个县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到各个学校也要成立这样的机构,但是仅仅靠那个行政系统内自我监管可能还不够。我们认为可能还需要建立一种另外一种监管机制,就是主要由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地方的那个闲杂人士,比如说退休的老干部,团委,什么这些机构参与的叫家长委员会,或者该伙食委员会,就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学校监管是可以可持续的,因为本地人,而且他们有那个厉害相关,有学生家长,B:由学生家长老师社会闲杂人士组成的本土化的监管机制,就是独立于这个行政系统内的监管之外的另外一种监管机制。
半小时观察:营养餐到底给谁增加了营养?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由于发展不平衡,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教育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学生膳食营养得不到保障是一个客观存在,但现在我们看到国家投入巨资,显然有信心也有能力彻底改善孩子们的营养状况。一些政府部门自身没有能力改善辖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但是有了国家政策,一定要保证让孩子享受到政策,不能让孩子接受变了味道的爱心工程。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责任的问题。对于资金如何使用,我们希望有更多透明的监督机制出台,杜绝跑冒滴漏,不能让民心工程最后变成了唐僧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