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不应由政府包办,要鼓励市场竞争
新医改方案修订稿和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我国要建立三个竞争体系,医院和医院之间应该有竞争、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之间应该有竞争、医药生产企业之间更应该有竞争,三个体系竞争起来最终结果受益者是老百姓。
“新医改首先要解决最没有医疗保障的人,也就是农民,城镇居民。除了这些以外,先前实行11年职工保障,还有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解放军有公费医疗,整个体系加起来,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应该得到的保险。当然保障水平是不一样的,今后随着国家的财力提升,可能保障水平逐渐提高。”于明德说。
这与协和医院过敏中心主任尹佳的分析很是类似。尹佳的看法是,政府应该进行的保险,就是真真正正进行的医疗保险,“只要交得起一百块钱就有一百块的医疗保险,交得起一千块钱就有一千块钱的保险。”
不过,尽管支持医疗保险有市场竞争参与,但是余晖的观点是,目前这个看法还是太超前,还不能纳入决策者接受的范围里面。“这是公共决策的一个过程,我们谈到管办分开,管办分开都这么难,你要让社保一步到完全竞争的状况,那可能是更难的。”
医改需要民间资本的参与
除了医保需要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在整个医疗体系,比如药品、医疗器械等,都需要竞争来带动,而带动竞争,中间有个不可或缺的力量,那就是民间资本。
来自全国第一家平价药店——老百姓大药房的老百姓北京地区总经理郭波就以自己的经历表达了民间资本在医疗体系中的艰难。
“为什么那些耗材为什么在国外很便宜,在国内很贵,这是一个供给垄断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市场渠道不是放开的,不是说你具备一些资质,或者有资本就可以经营。这被垄断在少数个人或者小部分人集团手里面,没有放开定价权,他们想定多高就定多高,所以耗材价格降不下来。还有国家加了很多关税。”郭波说。
他指出,民营医院要进入医疗领域里面被设置诸多的限制,包括一些人才不能流动,也对民营医院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人才也能够市场化,通过修改医师法医师变成自由的职业者,不光可以解决医生待遇的问题,同时解决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问题。”
实际上,余晖就很支持民间资本的参与,他认为,政府应该坚定地从不分层次和重点的医疗机构退出,把紧缺的公共医疗资源限制在市场可能失灵的领域。要调整不合理的准入审批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制度以及收费和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医疗机构的产权重组,或自由进入各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各种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服务,从而发挥市场竞争调节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