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催眠药市场一枝独秀
从2003~2008年,唑吡坦在国内医院中的销售额稳定走高。2008年较前一年飙升了183.3%,高达5547.7万元。
在我国,自上世纪末至今,催眠药的用药金额一直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药学会对全国16大城市医院用药情况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03~2008年间,我国精神障碍用药市场容量一直呈上升状态,而催眠/镇静药的市场亦在以较为稳定的步伐不断扩张,尤其在2007年和2008年,催眠/镇静药在精神障碍用药中的占比从9.4%上升至11.4%。
2008年,在全国16大城市样本医院用催眠/镇静药中,购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唑吡坦、咪达唑仑和佐匹克隆。
从2008年入网医院催眠/镇静药购药金额品种的分布看,催眠/镇静药市场在品种上非常集中,三大主要品种构成了九成以上的市场,其中排名第一的唑吡坦以50.7%的份额占了整个催眠/镇静药市场的半壁江山,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咪达唑仑,份额为37.8%,排名第3位的佐匹克隆已无法与前二者相提并论,仅为6.4%。前2个品种占有88.5%的市场,前3个品种以10438.6万元的购药金额拥有94.9%的份额,而其余品种只能在不足一成的市场上苦苦挣扎求生,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虽然从2007年开始,唑吡坦的国外市场遭到了较为强烈的仿制药冲击,但在国内,唑吡坦用药却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2003~2008年期间,唑吡坦在国内医院中的销售是以稳定的态势逐渐走高的。2004年较前一年增长了21.3%,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增长幅度均徘徊在45%左右,分别为41.5%、44.4%、49.7%。但在2008年,与前一年相比,唑吡坦在国内医院的销售金额却飙升了183.3%,高达5547.7万元。
后记:
纵观催眠治疗药物市场,对于如日中天的成熟老药唑吡坦来说,专利到期后所遭遇的市场下滑的确无法避免。然而,通过改变剂型或给药途径而进行的“变脸”开发却不失为另辟蹊径的市场策略。虽然这种药物再开发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运气的成分,但其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极大地节约了药物开发的成本。毕竟作为已上市的老药,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临床前以及前期临床试验耗费的成本亦可相对节省。此外,由于老药的再开发对传统的治疗手段会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升,因此,从长远来看,它不仅能帮助挽回老药失去的江山,而且还具有老药和其他非仿制药不可比拟的治疗优势。唑吡坦就是比较成功的范例,但愿它的华丽转身能为国内如火如荼的仿制药市场提供新的开发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