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一直属于暴利行业,“看病难,吃药贵”,医药企业产品不合格、以假乱真等负面消息,更是将医药行业整体形象逼入低谷。于是,很多医药企业开始注重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试图改变形象,尤其是在紧急救灾方面。
医药行业作为造福于民,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正试图淡化以往“唯利是图”的形象。
近日,记者从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获悉,年度超过500万元捐款额的医药企业超过26家,捐款总额超过2.6亿。其中,修正药业捐赠价值2500万元药品,吉林省辉南辉发制药捐赠价值2013.5万元药品,哈药集团现金捐赠及物品捐赠2000万元。
“今年上榜的医药企业明显增多。”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其中人们所熟知的几家大型药企均上榜,目前正在最后的数据核实阶段。”
药企通过捐赠改变行业形象
2008年中国医药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400亿至76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
在人们印象中,医药企业一直属于暴利行业,“看病难,吃药贵”,医药企业产品不合格、以假乱真等负面消息,更是将医药行业整体形象逼入低谷。于是,很多医药企业开始注重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试图改变形象,尤其是在紧急救灾方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药企业更是发挥自身优势,纷纷捐款捐药,给灾区“雪中送炭”的同时,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企业的“突发事件营销”。
据了解,在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哈药集团即宣布捐款200万元和捐赠价值300万元的药品,属于医药行业中行动最快的企业。先声药业5月13日宣布将捐出共500万元的善款和物资,而且考虑到受灾地区的交通不便,其捐赠的价值300万元的药物全部从四川当地的销售网络中直接调拨。
而在医疗器械行业,东软医疗在5月14日向四川灾区捐献200万元后,又在5月16日向灾区捐赠总价为220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2台彩超和20台监护仪;考虑到灾区重伤员可能需要远程会诊,东软又凭借自身优势,向四川都江堰市405医院、大邑县骨科医院等8家远程医疗会员医院捐赠2000例远程会诊病例。
哈药集团的动作最具典型性,5月18日即追加了价值1800万元的灾区急需药品,同时在央视主要频道播出企业形象广告,表达其对灾区的关爱和对政府抗震救灾的信心。不少药企除了追加捐赠急需药品,亦纷纷制作出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媒体广告。
业内一位专家指出,国家、政府和民众都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灾难性事件中进行公关传播并不是“利用灾难”,恰恰相反,如果企业的所做所为真正给社会和民众带来帮助,真正有利于精神价值的传达,为什么不可以做呢?在为社会提供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本身就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
近2%的药企捐赠现金
记者从各大医药企业捐赠的“公益清单”中发现,药品捐赠成为药企公益支出的主要方式。
在捐赠额超过500万元的医药企业中,98%的企业进行采取药品捐赠。其中只有三家进行纯粹的现金捐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健康新村工程项目办公室高级主管刘军告诉记者,“向我们捐赠的医药企业特别多,而其中以药品捐赠方式为主。”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药品捐赠对医药企业来说,更划算,一方面进行了公益活动,提升了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又处置了存货。“而且对很多医药企业来说,药品的成本价其实很低,而在对外捐赠时,声称市场价,无形中医药企业又赚了一笔。”
“药企捐赠药品是一种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这无可厚非,但就我们项目来说,更希望企业根据需要定向资助,而不是一味的捐赠药品,对接收单位来说,运输、保管也是不小的费用。”健康新村工程项目办公室高级主管永安这样告诉记者。在很多公益机构看来,药企大量的药品捐赠不但没有解决一些问题,反而加重了公益机构的成本费。
“像这次雪灾,很多受灾地区没有感冒药,很多药品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感冒药等急需药品的捐赠,这值得肯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慈善和社会捐助处处长郑远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药品捐赠从储藏,运输等方面对受理单位都有特殊要求,需要受理单位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他强调说,药品毕竟属于一种特殊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