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谋划应对策略
对企业而言,本次感冒药危机最大的挑战不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是对消费者的危机公关。一旦消费者对某品牌的印象成为定式,将很难挽回,轻则对产品品牌丧失信心,对产品造成毁灭性打击,重则对企业品牌丧失信心,对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受影响的企业的当务之急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建立消费者的认识,拯救、维护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未受影响的企业可伺机而动,抓住竞争对手的弱点,抢占竞品市场。
对于受影响较严重的品牌,消费者信心虽然已经受到较大影响,但目前消费者最大的困惑是不明白感冒药为什么“致命”,只知道新闻上都说感冒药“致命”。因此,应以消费者教育引导为主,引导内容应以对药品作用机理的剖析及安全性的论证为主。编写简单易懂的感冒药成分分析和安全用药宣传资料,把产品的主要成分说清楚,明确为什么产品是安全的,并利用媒介、渠道、终端网络传播,从而在消费者产生正面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扭转劣势:
一、在较权威的媒介(国家电视台、门户网站)发表公开声明。在各大媒体正式做出解释,明确炒作与事实不符,解释成分符合安全标准;
二、危机公关。争取药监部门通过较权威途径对产品的安全性发表官方声明。
三、消费者教育。在网络、药店等消费者接触信息的地方做教育引导工作,向终端发放教育手册。
四、活动教育。在主要受影响的市场举办“安全感冒药,呵护小宝宝”等主题的“教育引导式”咨询活动。通过专家答疑、现场解答等方式接触消费者对感冒药的疑惑。
五、建立医学部,了解并监控药品的不良反应,并且专人专职专项负责,对销售人员等进行专业培训,并对企业的产品资料、广告宣传把关。很多企业只有市场部,没有医学部,此次事件应引起医药企业的重视。
六、通过销售人员对经销商和药店进行培训,宣传产品安全性,树立正面影响。
本次事件对于中药、中西结合药和“问题成分”含量较低的西药无疑酝酿着巨大的机会。从成分分类上看:大部分药物主要含15种“问题成分”中的4种:伪麻黄碱、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右美沙芬。对于暂时没受影响的品牌可伺机找差异点进行宣传。如感康不含伪麻黄碱,可以强调伪麻黄碱是PPA的替代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较明显,将消费者的眼球转移到伪麻黄碱上。
对于暂时未受影响的企业,既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巩固自己品牌的安全形象,也可以加大宣传,结合消费者对“安全”的诉求点,扩大自己安全、让人放心的印象。
但是需要注意,对于“问题成分”种类较少、含量较低的西药,以上的传播策略应择机开展,并时刻关注市场的反应。因为高调的宣传可能带来竞争对手的集中攻击,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在开展应对策略前,应充分评估效果和风险的平衡点。
从感冒药的发展历程看来,西药见效快、作用持久,是一直以来主导市场的主流。但是,西药接连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危机,PPA事件使含PPA的西药全部退市,消费者对西药的信心逐渐降低,对中药的安全印象及偏好不断增加。中西结合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有机结合,在消费者心理上,有较大的优势。而随着消费者对子女健康的关注,儿童专用感冒药将成更重要的感冒药细分市场。笔者认为,中西结合药和儿童专用感冒药将是中国感冒药市场发展的趋势。
药品是特殊商品,因此医药企业应考虑到老百姓对药品的安全性缺乏专业知识。医药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应科学地向消费者正确传递产品信息,而不是过度宣传、误导。企业和产品品牌是优秀的产品品质和良好公众形象的体现,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此次感冒药危机事件,是继PPA事件后的又一次感冒药市场格局的洗牌。在危机中看穿事实,做充分的分析,制定快速的应对策略,是医药企业制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