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荷一区的两间斗室里,住着一位老人,叫胡文彬,89岁。
老人年轻时念过两所大学,但都因故最终没能毕业,周围人却都尊称他为“教授”。
老人将唐诗宋词和儒家经典翻译成英语,自创了一套“双语教学”法。
老人身体倍棒,耳不聋眼不花,能用毛笔写米粒大小的蝇头小楷。
昨天,记者来到老人家里,记录了一些他的故事。
曾经就读两所名校
1921年,胡老出生在萧山的一个富足之家。他在教会学校蕙兰中学(现杭二中)念完了初中。1937年,他刚在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现杭高)念到高二,“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很快占领了杭州。他只好休学了。
1940年,他考上了国立广西大学(现广西大学)。但是,兵荒马乱的,家里人不放心他去外地。于是,他进了位于丽水的英士大学(后并入浙大),就读于土木工程系。“那年在萧山,只出了11个大学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士大学被日军炸平了。在逃难途中,胡老又考进了位于江西省泰和县的国立中正大学(现南昌大学)。
1943年,刚念到大三,学校开除了两个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但胡文彬仍然积极参加左翼学生运动,结果也被学校劝退了。“训导长派人撕了我写的壁报,没收了我的进步书刊。”胡老回忆说,“我成绩一直很好,念的都算是名校,可惜都没能毕业……”
不过,在参加进步学生组织时,胡老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她是经济系的,大三那年我们就结婚了。她怀孕时,论文和答辩,都是我这个学土木工程的人,帮她搞定的。”
“她去世也有15年了。”胡老突然压低了声音。
自学英语出版过不少英语书籍
老人学英语,都是自学。在他的书架上,有一本厚厚的朗文英汉辞典,已被翻烂,断成了两截。
改革开放初期,刚刚退休的胡老,被介绍到宁波北仑,参与世界银行投资的北仑电厂建设工程。“我是学土木工程的,搞的是勘探测绘。”胡老不无得意地说,“但我去北仑,不是当工程师,而是担任首席翻译。”
“现在我在街上,遇到外国友人,总会想尽办法,上前与他们攀谈。”胡老说,“老外们听到我一个老头子,能讲这么纯正的英语,都觉得不可思议!”
孙中山的临终遗嘱、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丘吉尔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很多名人和伟人的经典文章和演讲,胡老都能用中英文对照,一字不差地背诵。
昨天,老人就当场用英语背诵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纯正的发音,吐字也很清晰,这让在考英语专业八级的记者,颇觉汗颜。
退休后,胡老继续自学英语,还加入了翻译协会,经常去高中和大学,给学生们开英语学习讲座,还在采荷小区里,办了一个英语沙龙,免费教人学英语。
他出版过《美国广播英语》、《英语块点图学习法》、《少儿歌谣英语》等英语书籍。
虽然他没有拿到过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但是,很多见过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胡教授”。
教不识字的保姆学英语
如今,照顾胡老饮食起居的,是48岁的四川宜宾妇女胡阿姨,她已经给胡老当了10年保姆了。
昨天,记者看到,胡阿姨手中捧着看的书,居然是《English 900》(英语900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