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镜胃粘膜活检标本中,肠上皮化生十分常见,检出率达20%,60岁以上人群为60%,将所有肠上皮化生都视为胃癌前病变显然是不合适的。七十年人末期以来,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肠上皮化生中只有柱状细胞分泌硫酸粘液的不全结肠型肠化(即Ⅲ型或Ⅱb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该型肠化生患者应加以随访和进行干预治疗。
顺便提到,当前对癌前病变及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来加以判定。我们认为,所谓的癌前病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类从组织学形态看属于癌前病变,但DNA结构尚无明显异常,或虽有异常但尚未超出细胞本身的修复代偿能力;另一类虽然形态学变化也属癌前阶段,但细胞遗传物质DNA已有显著异常甚至与癌细胞的变化相一致。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并非基因结构的改变都会导致癌变,基因结构的变化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能够产生所谓的转化蛋白,后者再进一步引起基因表达失调,这样才有可能发生癌变。上述第一类癌前病变细胞中的基因异常可能尚未达到透发癌变细胞中的基因异常可能尚未达到诱发癌变的程度,这种病变应为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随着对癌前病认识的深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肿瘤的病理诊断正从单纯的形态学向形态学与基因诊断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对癌的诊断标准也无疑将作重大修改。哪些DNA结构已发生明显异常的“癌前病变”可能将 被纳入癌的范畴,这必将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发生深刻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