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掏地沟油就成了暴利行业。有人垄断了某些餐馆的餐厨垃圾,每天派专人收购。一座城市通常会被划分为好几片势力范围。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通过“明偷暗夺”的方式,搞到了60多个样本。这些玻璃瓶装的地沟油样本,如今被存放在实验室的冰柜里,上面贴着“川菜馆”、“水煮鱼”等标签。尽管瓶盖紧塞,还是不时传出一些辛辣酸臭的气味,据说这是“不饱和脂肪酸酸败后产生的醛”。
完成了采样工作后,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顺带考察了武汉的餐饮市场,结果发现,有的早点摊子上赫然摆着两个壶,一壶是贴着标签的好油,另一壶没标签的,″明显浑浊不堪″。还有在大学城外卖羊肉串的,总是拿一个雪碧瓶装油,那些“色泽过于金黄的油”,里面都是沉淀物。
“武汉只是一个缩影。”江山说,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沟油的。反过来,因为价格低廉,这些地沟油最终又回流到餐饮业,从街边小铺到五星级饭店,无一得免。
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另一个问题是伦理上的。“别人吃过的油,在下水道里变质,再捞上来,人能吃得下去吗?”一位调查小组的成员皱着眉说。那段时间,他衣服上总有“洗不掉的馊味”。调查只用了10天,但他这半个月都没了胃口。
油掺油,神仙愁
自从餐饮业诞生之日起,地沟油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过当它最初被称作“泔水”的时候,通常只是用来喂猪,最近20年才开始给人吃。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贩通常还会把地沟油掺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较少,更是难以检测。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油掺油,神仙愁”。 何东平教授从事地沟油的研究已经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同时承担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课题——“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检测鉴别地沟油的有效手段。
在何东平看来,传统的检测方法只抓住地沟油中的某个特性,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有效检测不同来源的地沟油,导致有时检测误差较大,更有误判的可能。如果地沟油掺入含量较少时,也检测不出来。
比如电导率检测法。因为油脂在烹饪过程中接触了洗涤剂、金属器皿,或长期停留在重金属环境中,因此地沟油的电导率值明显高于普通食用油。在武汉工业学院,一名姓刘的本科生曾经找到一种30分钟内检测地沟油的方法。他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得出地沟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7倍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泔水油”的检测相对有效。然而它的缺陷在于,仅仅适用于地沟油添加量在20%以上的食品油检测。
另一种是胆固醇检测法。因为地沟油是多种动、植物油脂的混合物,其中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胆固醇,而在人们食用的正规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只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出某些地沟油,但同样要求地沟油的添加量在10%以上。
在武汉工业学院的老师指导下,一名叫王乐的研究生曾经研制出一种蓝色试纸,随着地沟油所掺比例不断增加,蓝色试纸会呈现出黄绿色、淡黄色和亮黄色等颜色变化。这是依据油的“积性”来检测油的纯度,当油中有氯化钠(食盐)时,其积性大,反之则小,而正规渠道生产的食用油中通常没有氯化钠。但这一方法同样受到地沟油的添加比例的限制。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专门生产“地沟油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公司。但从该公司提供的说明书来看,“对于一些未经纯化的油(比如芝麻油、花椒油等)和加入其他成分的油(如辣椒油),此方法容易产生假阳性”。
“未来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一定是集合以往经验的综合评判法。”何东平说,单一的手段将不能作为鉴别的“经典方法”纳入未来的《标准》中。
政府管理才是关键
身为一名从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东平却始终认为,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检测手段或标准所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
他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每1万人每天可以产生1吨食品垃圾,而这些食品垃圾在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加工流程后,又可以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当它返回到农贸市场出售时,价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么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能达到15亿~20亿元。
然而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却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因此何东平的设想是,“必须由政府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
在何东平等科研工作者的倡导下,自今年起,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将分别建造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垃圾的同时,每天还能生产25吨生物柴油和40万立方米沼气。
“经济效益第二,社会效益第一。”何东平说,只要这个城市存在,这些厂就应该存在。按照他的设想,全国600多个城市,只要建成3000多个这样的工厂,不但能缓解“垃圾围城”,同时也能彻底解决地沟油问题。
实际上,在国内某些地区已经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浙江省宁波市早在2006年就实施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宁波市区饭店、食堂的餐厨垃圾将实行统一收运、集中无害化处置,以便从源头上封杀地沟油。何东平曾赴宁波考察,发现效果显著。
最近,北京市也出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把餐厨垃圾制作成有机饲料和有机肥的企业,这些清洁技术受到了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由何东平等科研工作者参与制定的《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也有望于2011年出台。“例如,未来要加强流通领域的管理,要求散装油也必须有标志。”何东平说。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