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说这能缓解什么,抽烟是百害而无一利。”
播音一辈子,
他就说错了这么一次
“转眼间,我们都快50岁的人了。”卢静说。去年初她和罗京见面时,谈起现在的工作,罗京开玩笑说:“我将要晚节不保呀。”
原来,罗京的眼睛开始有点花了,在播音的时候,已经有些小的障碍,和以前相比,他感觉到了压力,要知道,在《新闻联播》工作的26年里,他几乎从来没有在播音中出过错误。
1983年,卢静和罗京同时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做电视台播音员对他们来讲,难度很大,之前在学校里学的是电台播音,压根儿没有见过电视播音设备,必须一切从头开始。罗京很用功,总是很早到单位,很晚才离开,有时间就练习。后来,卢静和罗京搭档播音,感觉很踏实,心里有了主心骨。
《新闻联播》演播室里,有一张黑皮椅就是罗京的座位,座位底下永远会摆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罗京没事就翻阅,翻烂一本再换一本,现在已经是第5本了,也被翻烂了。
“有不认识的字,就去问罗京,好多生僻的字他都能准确发音。”卢静说。
到了1990年,罗京逐渐形成沉稳、大方、庄重的主持风格,成为台里乃至电视新闻界当之无愧的大腕。央视前台长杨伟光曾说,很多重大的事情交给罗京播音,让人放心。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讣告很急,从晚上10点接到任务到第二天《新闻联播》播出,罗京都坚持在直播间里进行相关新闻的直播,第二天的《新闻联播》也是直播时间最长的一次:1小时45分钟。
《新闻联播》开播已经31年了,社会对其改革的呼声近几年来一直很高。康辉、海霞等一批新面孔的亮相,得到社会的一片好评,清新、朝气、有活力。而同时,网络上却曝出老播音员张宏民打嗝的图像。如何不出一丁点儿的差错,一直是罗京思考的问题,毕竟主持人要“暴晒”在直播镜头前30分钟。
罗京酷爱播音工作。用李瑞英的话说,罗京是个随叫随到的人,只要工作需要,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条件地赶到单位。奥运前,他已经觉得身体不适,去医院确诊了病情,罗京请求医生替他保密。在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些配音工作后,才跟领导道别去了医院。
贾际说,在北京肿瘤医院化疗一个疗程后,罗京还主持了一次2008年8月31日的《新闻联播》,这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播音。从进医院那天开始,罗京就特别自信,心里特别有底,他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完全能迈过这个坎。
每次他对问候他的人都会说:“没有大碍,完全能康复。”“播音一辈子,他就说错了这么一次。”贾际泪光盈盈地说。
罗京,一路走好
“罗京这么年轻,怎么会患癌症去世呢?”6月5日上午,健康时报记者获知罗京去世的消息后,赶往北京307医院。听到车载收音机里播报罗京去世的消息,出租车司机困惑不解地问。
赶到医院,中央电视台正在举行临时的发布会,郎永淳正在介绍情况。他说,早在2008年6月份,罗京就被确诊患有淋巴瘤,但他还是坚持做完奥运火炬手传递及奥运会开幕式的播音等一系列工作。2008年8月31日,罗京坚持主播了他一生最后一期《新闻联播》,随后离开工作岗位接受全面治疗。
郎永淳说,从医生目前通报的情况看,罗京患上淋巴瘤的病因目前还不能确定。
发布会刚结束,水均益从医院大楼里走出来,神情哀伤,低头不语。随后,罗京生前很多好友前来吊唁,从6月5日到6月7日三天,共有4600名群众前往吊唁表达哀思。
截至6月8日零时,新浪网悼念罗京的留言达到190508条。一位网友说:您走得太突然了,您的嗓音吸引了无数人,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感到很惋惜,真心希望您一路走好!一位江苏的网友说,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听着罗老师的新闻联播的声音中成长起来的。祝您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