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融危机仍未见底,战争和非传统安全面临新局,甲型流感又汹涌袭来。流感危机叠加在久病虚弱的世界经济和稍嫌混乱的安全局势之上,使国际社会不得不直面这种复合危机的严峻挑战。
世界经济遭遇又一重击
自4月中旬以来,由墨西哥起,疫情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在经济方面,全球主要股票、外汇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明显,并对一些国家的食品、养殖和交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部门产生了不利影响。
流感疫情第一波冲击的是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以及跨境旅游。墨西哥流感暴发后,国际油价连续两天下跌,全球主要股市连跌三日,其中航空类股跌幅尤为明显。1980年至2007年,乘飞机进行国际旅行的游客人数增加了5倍,达到了每年8.24亿人次。但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流感恐慌将加剧全球经济的困境,旅游业和娱乐业将成为潜在的受害者,如果事态进一步扩大并传导,世界经济将遭受严重冲击。
4月28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两位学者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网站上撰文指出,按照他们的研究,一次全球性流感暴发,最乐观的结果是夺去140万条生命,全球GDP降低1个百分点。悲观的预计则是,全球经济出现大范围衰退,1.42亿人丧生,发展中国家经济缩水一半,GDP损失达到4.4万亿美元,占头一年全球GDP的12.6%。
从历史上看,除了金融危机,疫病、战争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破坏性往往也非常大。一般来说,疫病的蔓延,会影响劳动力,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并造成经济领域的各种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出现萎缩。
世界银行估计,如果出现流感大流行,全球可能要付出3万亿美元的成本,并造成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下跌近5%。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流感这类健康危机如何影响经济有过系统研究,它们认为,疫情流行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传染和致病率、持续时间,以及家庭和企业对疫情的准备程度。如出现类似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情况,可能导致大批人患病或丧命,全球经济活动将出现暂时性的严重下滑。
但是,如果回过头来看看“非典”前后的情况,也许会让人们安心一些。2003年,在“非典”疫情相关消息公布的当周,市场普遍担心全球运输量的下降,国际油价因此重挫25%。2003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因“非典”对旅游业和航空旅行的影响而受到拖累,但特区全年经济增长仍回升至3%;中国当年的全年经济增长也基本未受影响;在那一轮危机中,医药企业还普遍迎来了机遇,股价大幅上升。
如今,国际油价在连续两天下跌后,又重新反弹至50美元。进入5月后,美欧等国主要股脂也摆脱恐慌开始上扬。面对流感危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路透社等美欧主要媒体均认为信心尤为重要。有观察家认为,相信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政府组织动员社会资源应对疫情的能力已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国际社会有能力控制流感疫情;只要理性地应对疫情,尽力减少它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比如防止以公共卫生安全为由出现新的保护主义,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就会只是暂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