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的重建工作快速推进,许多倒塌的房屋在废墟中重新拔地而起。然而?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有形建筑的重建?倒塌的心灵大厦的重建恐怕需要花费更多心血
冯翔的自杀让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援助人员感到心痛。
“我们在北川的一个心理援助站点就设立在他妻子的学校。他妻子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现在又失去了丈夫,可想而知,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痛苦。她真的很坚强。”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助理、科研处处长刘正奎神色凝重。
在冯翔自杀后,中科院心理所北川站的工作人员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还安排心理专家对她进行了疏导,帮助她慢慢走出阴影。
关注枢纽人群 关注周年反应
灾区的基层干部、教师、医护人员被认为是枢纽人群,他们是灾后重建的骨干力量,既是受灾者,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又要担当起帮助其他受灾人群的责任。
“冯翔就是我们所说的枢纽人群,中年丧子已经让冯翔很痛苦,但作为宣传部长,他的主要工作又要接待各方领导和记者,陪同他们进入北川老县城视察、采访。”刘正奎认为,中年丧子加上工作中不断唤起的痛苦记忆,又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心理修复和心理康复,是导致冯翔自杀的主要原因。
冯翔并不是北川首位自杀的干部,早在去年10月3日,北川县农委主任兼救灾办主任董玉飞的自杀同样令人痛惜。就在自杀前不久,他刚刚获评全国农业系统抗震救灾英雄。“灾后基层干部一直忙碌,在北川工作的日日夜夜,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困难,其伤痛、沉重、苦累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刘正奎告诉本报记者。震后,北川先后有数位政府官员因心力交瘁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
据介绍,去年董玉飞自杀事件发生之后,中科院心理所立即向政府有关方面提交建议,设立心理援助领导小组、制定心理援助和重建预算、通过政府主导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心理援助体系、尽快建立灾后合理的休假制度等。
“冯翔自杀事件为北川干部的心理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同时提醒我们要重视灾后的‘周年反应’。”刘正奎说。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人们又会想起地震的情景,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又席卷心头。人们会感到紧张、害怕、恐慌、悲伤,尤其是丧亲的人感受会格外深切,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