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批次,投料下去,最多能生产10到15万盒。所以同时生产几个批次,乐观估计,加上原材料的储备,最多能在2个月后生产出30到40万盒。
而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剑峰告诉记者,东阳光将按照国家的要求生产和储备“磷酸奥斯它韦”。此前,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东阳光拥有年产2亿粒“达菲”药物的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目前已经接受了多个省的订单。
但上述接近上药集团人士表示,据他所知,东阳光负责生产“达菲”的厂叫宜昌长江,其达菲的产能也仅为上药的三分之一,“而且,就算他们马上生产,生产出第一批药肯定是3个月以后了”。
接近上药集团人士说,“奥尔菲”的采购价在28-33元一盒(两粒装)左右,但零售价格为42元一盒。瑞士达菲是10粒装/盒,保质期是4年,虽然原料和成分都一样,但国家药监局规定,“奥尔菲”保质期只能是2年。
他告诉记者,除正在生产的新产品,整个内地,各医药公司和医院大概有40万盒左右的“奥尔菲”,但因为差不多都是2年前批次生产的,即将到期,虽然药效并未完全丧失,但是按照国家规定,不能销售,因而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加上上药的库存,2个月后的产量,加上东阳光的产量,乐观估计,8月份,国产“达菲”约有120万粒(计算公式为:上药存量11万盒22万粒 +上药2个月内的生产能力30-40万盒80万粒+东阳光24万粒,另上海罗氏约10万粒订单尚未算入)。
“达菲”一个疗程的用量为10粒(每天2粒,五天一个疗程),这样算来,120粒“达菲”,约为12万人份治疗的供应量。
向瑞士罗氏寻求订单
除了寻求上海医药集团和东阳光的货源,卫生部也向瑞士罗氏发出了订单。
一名接近上海罗氏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卫生部已经和罗氏取得联系,上海罗氏的所有库存将全部交由政府统一调配。
罗氏的达菲为10粒/盒装,提供政府采购的价格为140元/盒左右,零售参考价约为298元人民币/盒。“在中国,我们从来没有打算在达菲上面赚一分钱。”上海罗氏公司人士跟记者说。
此外,卫生部也向瑞士罗氏发出订单,希望能加紧生产达菲,供国内使用。该接近上海罗氏人士说,订单虽然并不算很大,但上海罗氏正在向总部申请,看能否插队帮中国先生产出来。
“美国和墨西哥的疫情比中国厉害多了,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都是几百万盒的订单。”上述上海罗氏人士说。
药物储备机制大考
问题是,多少份额的达菲储备才算够呢?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订单“保底”,额外生产就有可能出现亏损;对于政府来说,增加储备就意味着开支,而流感疫情如何发展,人类并不能预知。
上述上海罗氏人士告诉记者,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个药品储备基金。在那些国家,“达菲”也是常备药,储备高达数百万盒;但在中国,因为售价和认知度的原因,民间并不太使用,政府也没有太多钱可以用来储备。
不过,上海市疾控中心和四川省疾控中心官员,向记者表示,他们的药物储备没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