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达菲,成为中国疾控部门药物储备的一项头等大事。
“现在基本上绝大部分的省市防疫疾控部门都已经给上药下达了订单,2粒装的,大概在30-40万盒吧!”接近上海医药集团的一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5月2日开始,上海医药集团成立了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药品保障应急小组,集团董事长吕明方亲任组长。
由于世卫组织称,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胶囊和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乐感清”能有效抑制甲型H1N1病毒。获得罗氏授权的上药版“达菲”成为防治甲型HIN1流感的有效药物(另一家获得罗氏授权的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也在投产进程中)。
达菲成为中国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首要储备药物。
记者粗略统计,算上上海医药集团的库存,2个月后的产量,加上广东东阳光的产量,乐观估计,8月份,国产达菲约有120万粒。
120万粒国产达菲
本报记者获悉,在国内“达菲”为特种药,并不在药店零售,只能在医院买到——“乐感清”则未进入中国市场。
瑞士罗氏在2005年,曾将技术授权给上海医药集团和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专供医院储备和政府采购。
根据当时瑞士罗氏与国内企业的协议,瑞士罗氏只能在港澳台以外的地区生产和销售达菲,而上海罗氏在国内并无生产能力,只能分装。这就意味着,基本上能在内地购买的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仅为国产“达菲”。
东阳光的国产“达菲”名为“磷酸奥斯它韦”,上海医药集团的国产“达菲”叫“奥尔菲”。二者名称不一样,但原料和成分一致。
上海医药集团的“奥尔菲”由三维制药厂生产。接近上海医药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4月份上药集团一下子忙活了起来”。
这么短的时间,绝大部分的省市都已经给上药下了订单。而之前,禽流感之后生产的一些药,只要是还没有过期的,都被要走了,“机器已经在加班加点转起来了,但原料和产能在那里摆着,再要多也生产不了啊”。
依照上药集团现在的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达菲的原材料情况,该人士告诉记者,2个月后上海医药集团顶多能生产出30到40万盒。加上原来上药2年前生产的批次库存不到1万盒,而刚刚生产的新产品库存大概有10万盒左右。“这些药都已经被订走了。”该人士说。
他解释说,整个达菲的生产周期从零开始算起的话,大概是8个月,上药获得罗氏授权后,曾经自行生产过一批,但是从零开始,生产周期太长,而且当时合格率太低,公司成本增加了不少。
吸取禽流感后的教训,上药储存半成品代替成药,因为半成品的保质期要大大长于成药。该人士说,现在上药储存的半成品是17道工序的,意味着加上生产、分装、药监局的检验,需要2个月才能完全生产出来,即一个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