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中国,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比SARS期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因此有信心战胜甲型H1N1病毒。
5月13日下午,山东省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二例输入性确诊病例。
患者吕某某,男,19岁,目前就读加拿大某大学。5月7日12时(加拿大时间)患者乘AC029航班从加拿大出发,5月8日14时30分抵达北京。5月11日19时25分,患者乘坐D41次列车离开北京,当晚22时35分抵达济南。患者于21时49分在火车上主动向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在列车抵达济南后,立即将其转送济南市传染病院隔离治疗。
卫生部会同铁道部、民航局正在追踪同一航班(座位号在第32—38排)和列车(第7号车厢)的乘客,呼吁上述乘客和知情者尽快与当地卫生部门取得联系。
虽然严防死守,但流感还是防不胜防。但与6年前的非典危机相比,中国在应对突发型疫情上,透明而迅速,谨慎异常,但恐慌不再。
透明应对
机场、港口、海关……在各部门的严防死守之下,无孔不入的甲型H1N1病毒还是来了。
5月10日晚,四川籍男子包某某被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成为中国发现的第一例甲型H1N1病毒患者。
病毒进入中国后遭到了迅速围堵,围堵也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最佳方法。11日,包某某由四川省人民医院转移至成都传染病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目前病情已经好转。12日,包某某先后同乘两架航班的密切接触者383人,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全部被找到隔离治疗。
与SARS期间不同的是,此次流感疫情第一时间得以公布,即便是最为危险的城市—成都,也并未出现恐慌。
没人知道疫情是否已经得到控制,唯一可知的是,一场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防控大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
5月12日,在成都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的包某某不停地打着电话。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他也正在关注着自己和自己身上所携带的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消息。由于找他的电话太多,他不得不更换了手机号码。他甚至希望隔离病房里能够装上网络。
包某某住在医院住院部的“隔离区”,该病区的其他病人已经被转移,整个一栋五层楼就住着他一个病人。病区门口贴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周边都已严格消毒。一整天,医院门口都围满了记者。
包某某30岁,在美国读大学,回国时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带了回来。此前,他并不知道,这种病毒已经潜伏在他体内,也不知道他回国后,将搅乱整个国家。
5月7日,包某某由美国圣路易斯经圣保罗到日本东京。5月8日从东京乘NW029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5月9日,从北京乘3U8882航班抵达成都。在北京至成都航程中包某某自觉发热,伴有咽痛、咳嗽、鼻塞和极少量流涕等症状,在成都下机后自感不适,直接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