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夏枯草,将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5月11日上午10:00,西直门外南路1号的卫生部新闻发布厅,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严卫星表示,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清理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有关部门已经在抓紧时间清理,由各个行业部门、各个企业申报,在以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法规或者标准规定的可以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在主动申报,下一步有望进一步明确。”此说法显然与以往各类性质的曝光形式不同,也意在给卫生部以及各凉茶企业留下解释空间。
尴尬的夏枯草
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第50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而第86条更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而红罐王老吉在其包装上所注明的成分中明确地标识了中药成分“夏枯草”。这一成分,并不在卫生部公布的87种允许食用的中药材名单中。
正因为如此,杭州人叶征潮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了王老吉所导致的。并且当地的医生认为,胃溃疡与其经常喝“王老吉”这种饮料有一定的关系。熬夜上火属“虚火”,饮用“王老吉”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叶征潮已在此前起诉了王老吉。
除此人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了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
事态的发展,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也逐渐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更令事态变得丰富的是,这一受到争议的饮料(凉茶),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一项国家高度重视的凉茶,在卫生部门又受到了非议呢?
为此,广东省高级中医馆副主任医生郑心仪表示,凉茶在南方地区广受欢迎,因为南方地属湿热,因此广东人喝凉茶是为了降低体内的火气,而北方人的体质与南方人不一样。“广东人合适的东西,北方人就未必受得了。所以凉茶是属于地区性的、有药用价值的饮料。”
她还表示,夏枯草作为广东的常用中药,有着清肝明目、平肝的效果,并且性质温和。而针对消费者饮用王老吉导致病痛,同一医院的副主任医生林昭彤表示,“严格来说,王老吉不是饮料,而是凉茶,虽然它的药效还没有达到治病的效果,但拿王老吉当矿泉水喝,人自然也受不了。”
为此,林昭彤认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有药物成分的饮料时,理应根据自己所需而购买。“广东人好端端的,也不会随便跑去买凉茶喝,一定是觉得自己上火或者有些身体不适。”基于这一原因,林昭彤认为,企业应该在所销售的商品上明确地标明:“比如‘体寒者慎用’,或者‘该凉茶不能代替药物’等的说明。”
著名学者方舟子对此也向记者表示,中草药由于可能具有毒副作用,不适宜做食品饮料,也不适宜做保健饮料,应该像药物一样进行管理。
王老吉连累王老吉
目前,王老吉一共有三家,一是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原装正牌王老吉,解放后收归国有,产袋装广东凉茶、王老吉颗粒冲剂、软包装绿盒王老吉凉茶),一是香港王老吉(王家后人去香港开创,现产王氏凉茶王),而目前销量最大的王老吉则是香港加多宝王老吉。
后者是租借广州王老吉商标,用香港王老吉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遭遇起诉的,正是红罐王老吉,但加多宝目前并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
5月12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少斌,但施少斌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随即,施少斌请其助手向记者发来一份传真,该传真显示,2005年4月25日国家卫生部以卫监督发[2005]169号文《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将王老吉凉茶在卫生部备案。这意味着,绿盒的王老吉已经在数年前已将使用夏枯草的事实向国家卫生部请示,卫生部也已经对该请示做了备案,而一旦绿盒的王老吉有了使用夏枯草的许可,也相当于默许了红罐王老吉的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