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把IC卡插入电脑,输入密码,点击电子触摸显示屏,就可以看到自己或家属的全部病历——解放军251医院向患者全程公开全部病历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有医院管理专家说:“你们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251医院却认为,公开病历不会引发大规模医疗纠纷,反而会促进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准的迅速攀升。 病历公开就是自找麻烦?
放入IC卡,根据显示屏的提示,键入密码,再点击“住院病历”四个字,宋娟(化名)的病历马上“弹”了出来。“这是我上次住院的病历。”她对丈夫说。“刚才大夫说了,办完住院手续,8小时后就能看到新的病历。”
像宋娟一样,凡是来解放军251医院就医的患者和家属,凭借医院发的IC卡,随时可以在遍布医院走廊的电子触摸显示屏上看到自己或亲人的所有病历。
251医院院长王景明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是:“昨天来了一位医院管理专家,他听说我们实行了全部病历向患者全程公开,感到很吃惊,也很不理解,说你们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病历是什么?有医生说,病历是悬在头上的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爆炸,把医生送进牢房;有患者说,病历是打赢医疗官司最重要的证据,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它搞到手。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等,这类资料被称作“客观病历”。而患者最关注的“主观病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这类“到底医生是怎么给我看病”的内容,则规定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由医疗机构保管。
围绕“主观病历”,医患之间上演了多少充满无奈和愤怒的悲剧与闹剧。
251医院血液科医生郜小岳毕业5年了,老师说的话记忆犹新:“医生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决定你在医院还是进法院的关键就是病历,被患者抓住把柄麻烦就大了。重要病历宁可随身携带,也不能有一点闪失。”
骨二科医生文华军分配到251医院不满一年,在附属医院见习的时候,那家医院对病历管得特别严,要求医生手写后再打印出来,放在病历夹里,由护士保管,锁在专门的柜子里。医生离开办公室,电脑必须关闭。
到了251医院后,文华军听说医院全程公开全部病历,感到不可思议。
踹门而入的家属向医生道歉
王景明说,2001年医院就已经全部公开了主客观电子病历。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院遵照条例的要求,只公开客观病历,等于是退步了。
从2008年4月份开始,251医院又恢复了主观病历的公开制度,只要医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把病历写完,点击“确认”,患方就能立即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查阅到。患方对自己病历产生的任何疑问,随时可以找医生解答。
去年4月份医院决定公开全部病历的时候,医生们并不是完全赞成的。有的干脆把话讲白了:病历有什么问题,只有医生自己清楚,要是这么赤裸裸公开出去,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下级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上级医生纠正后,在病历中是有记载的。这些误诊误治会不会给人以口实呢?
内分泌科主任黄继良是赞成派,原因是之前发生在他们科的一起纠纷,一位8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内分泌科住院,后来,在北京工作的子女把老人转院到了北京,几天后老人不幸去世。
黄继良还记得老人的子女是用脚把他办公室的门踹开的,他们认为251医院的治疗有问题。黄继良二话没说,把老人所有的病历都复印给患者家属,请他们到北京找专家看看有什么问题。
几天后,患者子女到医院给黄继良赔礼道歉,说北京的专家看了病历后认为,251医院的治疗是正确的。
黄继良说,医疗事故跟病历没有直接关系,公开病历不会引发大规模医疗纠纷,关键看你是不是依法依规行医。如果当时我们把着主观病历部分不给患者家属,反而会激化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