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4日午后,著名学者于丹走进了人民日报社大院,应邀主讲“世界读书日”之青年讲堂的首场讲座。因为对生命时报的喜爱,于丹还专程到人民日报的子报生命时报社做客,并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在这个春花烂漫的时节,于丹微笑着坐在怒放的梨花下,与生命时报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生活与健康心得。
经常去“上帝的美容院”
记者:要想拥有健康,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您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最健康的呢?你自己又有怎样的心得?
于丹:我认为,现代人需要的健康理念就是中国道家的理念。也就是说,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生物,按照四季轮转,大地循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保持一种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节奏,减少心里的焦虑,顺应外在世界,就能让自己活的轻盈、蓬勃和健康。
至于我的养生观,我是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首先一点,我认为“心态决定状态”。这一点我非常看重。我们对生活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要看我们对生活放大了什么样的价值。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其中又包含着多少沧桑之感?
大家知道,我国有句著名的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孙髯《题昆明大观楼》)。哲人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河水,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住的光阴。
既然光阴是留不住的,那我们就不要总是给自己生命停顿的心理暗示,比如“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午”,还有“人过五六十,土埋半截子”等很消极的话,如果老说,就会显得更加衰老。其实,生活中很多人是被自己的暗示给弄得衰老和脆弱的。我们要让自己的心一直保持着新鲜,并总是处于一种被“滋养”的状态,这种心态会透露出一种蓬勃的力量。
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我们不要过分夸大年龄感。经常能听到一些女性朋友说,害怕过30岁、40岁的生日,觉得后面的日子简直不知该如何面对。其实,30岁或者40岁的生日,不过是你生活中寻常的一个日子,一觉醒来,你和昨天没有多大区别。
女人都是怕老的,有一个说法特别好,就是说你有没有去过“上帝的美容院”。我们都知道,在都市中,有大大小小昂贵的美容院。在那里,你会享受到各式各样的细节养护,她们会给你用昂贵的精华素。“上帝的美容院”是什么地方呢,就是那些教人永远心存善念、柔软、包容,对人真诚,能够把女人柔和的、爱的力量用一生辐射出来的地方。这个地方其实就在每个女人的内心深处。一天中只需要1个小时,给自己的心灵卸妆,暂时忘记你的身份、忘记你的儿女、忘记你的丈夫和恋人,放下你的口红,你的眉笔,让自己在春风涤荡,秋月照耀下,真正成为自己。一个有能力去包容、爱护他人的女人,如同清风,如同阳光,没有理由不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