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公立医院改革
顾晋:这次我提了一个建议,国务院应该尽快制订公立医疗机构财政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目前财政对于公立医院投入比较少,绝大多数医院长期处于自负盈亏的运行状态。应该由财政部牵头会同发改委、人保、卫生部门,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并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根据公立医院的机构功能定位、规模情况、服务数量等分别制订保障政策。
赵平: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第一,改革的任何措施都应该先在远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地方去做试点,先在中等城市去做试点。
第二,如果做试点,应彻底告别原来用典型当试点的情况。愿意试的,政府就应该支持,试点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去试。
第三,试点的结果应该经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一是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评估,二是让医院的人对它做出评估,三是让老百姓对它进行评估。只有把多方面的评估都融合到一起,我们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方针和策略。
王静成:报告中虽然明确未来三年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8500亿,但我觉得还应该讲得更清楚,应该根据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别来明确投入。还有这8500亿中有5000多个亿是由地方政府投入,也要能确保到位。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公立医院改革还提到两条,一是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二是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这两个问题我觉得要慎之又慎,否则会加深医患矛盾或在其它方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陈海啸:讲到医改,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再争议了,应该是多行动,持续进步。打一个比方,什么叫基本医疗服务,谁都搞不清楚,然后永远在争论,其实基本医疗包含什么内容没关系,关键在于其保障水平是在持续进步。
要把医改的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要让全社会各个层次都参与到医改中,我们一步一步去做,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这个事情就成了。
冯虹:拿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事往往是不认真的,只有拿自己的钱去做事才是认真的,这就涉及到报告里面提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的改革。医院能不能引入一部分社会资本?对公立医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拿钱有政府的出资代表,个人出钱有个人出资代表。
冯世良:我建议取消VIP病房。我们的医院都是国家医院,我们的病房是由财政投资建设的,是面向全民的。设VIP病房很可能原来六张床、八张床的位置都被一个人所享用了,一些病人急切地需要住院检查治疗,但人满为患很难住进去。专家门诊也是弊病多多。
卫生部规定每位病人就诊时间为8~20分钟,专家这20分钟被买断了,这20分钟就不是为患者病情服务,而是在为钱服务。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可能因为付不起专家挂号费而延误医治。这使我们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