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0年的医改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终于有了新突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的医改方案,今后3年国家将投入8500亿,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然而,8500亿蛋糕如何分配?公立医院如何摆脱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体制束缚?民营医院在新医改中能否获得发展契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能否缓解?这些都成为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前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侧坐在沙发上,已近60岁的李庆平在向来访者描述这项“伟大的改革试验方案”时,依旧很兴奋。
李庆平是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的院长,这是三峡库区唯一的一所三甲医院。这项“伟大的改革试验方案”今年3月1日启动,以万州区为核心区域,建立起100万民众的健康档案,通过联盟区内所有的医院,在渝东北地区建立起覆盖500万人口的健康防护网。“联盟内的医院,将打破过去对病员资料彼此封锁的壁垒,500万病人的健康档案资源可以共享。”李庆平说。
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作为国家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将施行,但是怎么执行至今仍未有定数。这场由民间自下而上推动的试验,会给泥潭中的医改带来哪些有益的尝试?利益各方博弈、利益分配如何进行?
500万人的医疗大联盟
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并非易事,李庆平决定依托医院现有的技术平台从免费体检开始。
3月1日,三峡医院启动了百万农民健康大行动活动,预计在5年内,安排农村贫困人口以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累计100万人到医院免费体检,体检的项目包括血液分析、空腹血糖、抗原检测、胸部正位片等。主要检测的针对病种为常见的高血压、肺结核、妇科病等五大类。参加免费体检的人群,由村(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实名推荐。
“从目前情况看,前来体检的人数也接近了1000人,通过对体检档案分析,大部分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3月13日,李庆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医院会根据病种情况作出在乡镇中心医院还是大医院治疗的建议返还给体检人。“通过前期体检给出分诊建议,既能早期帮助群众发现疾病并及早得到治疗,同时可以减轻民众的医疗费用。”
按照当地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要做完医院圈定的这几项体检项目,每人的费用至少在200元左右,500万人的体检费用在10亿元左右。即便仅仅计算刚性成本支出,每人的体检成本为100元,也需要5亿元。
5年支付5亿元的成本。简单地看,对医院来说并不合算。“账不能这么算,医院通过免费体检到建立健康档案,获得了病员资源。”李庆平直言,依托联盟体内的现有医疗资源平台,在一定区域范围建立起共享的民众健康档案资源,符合多方的利益,也符合国家医改方向,医院也从过去单纯的事后管疾病向事前管健康方向转型,如果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推广,更多的民众将因此受益。
杜绝医生拿回扣
这是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改革方案。在医院看来,只要联盟体系内的病员资源不大量流失,医院的收益就会逐年稳步增长,而对留住病员,联盟体内的大部分医院相信他们比没有加入联盟的医院更具竞争力:因为除了免费体检外,联盟体在3年前启动了一项对病人药费直补、检查费优惠的改革。
2006年3月1日,由重庆长龙集团发起,联合全国近1000余家制药厂及药品流通企业、三峡中心医院、垫江县人民医院、丰都县人民医院、南川区人民医院、太平洋保险公司和民众共同成立了重庆市医药惠民促进会,并在该协会下面构建了一个“惠民医疗联盟”。其联盟的核心计划就是“药费直补”。
按照惠民医疗联盟的章程:年缴纳20元会费即可成为联盟会员,除直接享受到医院检查费用不同折扣的优惠外,还可以直接享受到药品的费用直补。经测算,扣除各环节正常利润后,直接补给患者的药品总支付费率为13.6%。如患者在医院的药品支付费用为100元,凭看病的药费发票,可以直接到联盟设在各医院的服务中心获得现金13.6元补贴。南川区人民医院直补服务中心主任胡斌介绍,一次性获得几百、几千块钱补贴的患者大有人在,仅该中心每年补贴出去的药费就达100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