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发表了张文宏、马昕团队的一项研究,而研究的对象就是大家很关心的本轮上海疫情中的患者。但是注意,这里研究的患者,是一开始就被诊断为无症状、轻度或中度症状患者——就是那些进医院时活蹦乱跳在那里打游戏刷剧唱歌跳舞的人。如果一开始就是重症,是不在研究之列的。
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我先把关键的信息总结出来:
1、 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是重症,年纪不大,又没有其它基础病,那么真的跟普通感冒差不多,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你发展为重症的概率差不多是0。即使是有风险因素,其实也不用那么担心,最后发展为重症的也还是很低。
2、 发生严重/危重感染的患者年龄都很大,平均值在75.8岁上下,而且更多是没有接种疫苗的。
3、 年龄越大、有基础疾病的,有更大可能发展为肺炎症状,但是,年轻人也不是完全不会,接种疫苗的也会。是否会变成肺炎,各种因素都不是绝对保障。
4、 非严重患者的病毒脱落时间中位数为6天(这个时间跟转阴时间有关)。年龄越大,有基础疾病,时间都会略微更长。
在这个研究公布后,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上海整体人群的重症率,这是不对的。这个数据应该很接近“普通健康人群”感染新冠后的情况。
具体来说,这项研究涵盖了上海的4家医院,研究的都是“最初非重症患者”,看他们入院后的病情进展情况,进行特征分析。研究的时段2022年3月22日至5月3日,研究对象共有33816名,在这么多人里,再根据年龄、有无其它相关疾病、是否有免疫缺陷这三个因素分两个组,分别是风险组和常规组(非风险组)。
那么,这项研究的目标在于,搞清楚如果一开始就诊断为非重症的人群,要给予多大的关注,要重点关注其中什么人群,然后给各地区后续医疗资源的优化做参考,也有助于评估一个地方的医疗资源是不是会过载。
研究的结果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无症状或者轻症、中度症状,然后又没有风险因素,那么真的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你发展为重症的概率差不多是0。
这个研究里,最后有22名患者出现严重/危重感染,全部出现在危险组里,占所有受试者的比例为0.065%,占危险组总数的比例为0.238% 。这个比例其实不高,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是非重症,有那么点基础病,其实也不用太担心。
研究团队也认为,感染奥密克戎的个体发生严重/危重感染的比例(0.065%)要低得多。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奥密克戎感染更有可能导致肺部受到较弱的攻击,这表明奥密克戎可能导致较小比例的严重病例。其次,研究的入选患者在入院时都是非严重的,而且没有病情不稳定的条件。
其中高血压(31.8%)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其次是糖尿病(13.6%)和肺部疾病(13.6%)。另外,发生严重/危重感染的患者年龄都很大,平均值在75.8岁上下,而且更多是没有接种疫苗的。
继而可以想到的是,对于这部分人群,其实不太需要什么医学干预,吃什么连花胶囊肯定是多余的。
还有一些信息,根据这个研究,非严重患者的病毒脱落时间中位数为6天(IQR 3-8天,这个时间跟转阴时间有关,但不完全等同),年龄越大,有基础疾病,时间都会略微更长,是否接种疫苗也有关。
年龄越大,有基础疾病的,更可能发展为肺炎症状,但是,年轻人也不是完全不会,11.1% 的进展为肺炎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最年轻的是22岁,而且其中72.7% 是没有潜在疾病的,只有1人未接种疫苗。所以,是否会变成肺炎,各种因素都不是100%保证不会进展为肺炎的。
另外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风险组受试者的疫苗接种率为73.1% ,非风险组受试者反而更高,为80.6%。越有风险的人反而越不接种疫苗,这说明疫苗宣传和接种有明显问题。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项研究能提供的信息就是,对于绝大多数人,如果一开始感染就不是重症,那么就不必担心了,基本上6天就过去了。这项研究也强烈提示,对于这部分人群,其实不用投入过多的医疗资源——如果是放开,居家自我护理即可。可以自我监测,当发现病情进展为严重时再入院治疗。
当然,如果要评估一个地方的医疗资源是否扛得住,还要结合重症率的数据,而重症率又跟人口结构、疫苗接种情况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