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牙齿畸形并不一定都是遗传,有些后天的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地包天’和‘大龅牙’比如有些年轻妈妈不注意喂奶姿势,经常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这样孩子吃奶的时候就会下巴前伸,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地包天’。
“医生,我女儿这牙还能纠正过来吗?能够不手术吗?”近日,贵州商人周先生带着15岁女儿小雅来到医院求医。经过该科医生检查诊断,发现小雅的“地包天”与婴儿时期躺着喝奶的不良习惯有关。
据了解,小雅的“地包天”还伴有牙不齐。医生称,小雅父母双方家里都没有“地包天”的遗传因素。但小雅小时候一直躺着吃奶,这样会使她的下巴不良前伸,容易导致乳牙“地包天”。周先生说,女儿小时候就有点“地包天”,但那时认为换牙后就会好,他没有引起重视。哪知,小雅越大“地包天”越明显,害得她越来越抑郁。
小儿不良习惯 极易导致“地包天”
专家说,地包天主要是由于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的,因此后天因素多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的因素也有一些,如果家长有地包天或者颌骨发育畸形的话,小孩也可能有这个病。更多的是习惯不太好。
伸舌习惯:在乳牙和恒牙替换时,许多儿童经常好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刚刚长出的恒牙,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吐舌或舔牙的习惯,继而形成反牙合或双颌前突,后者表现为上下牙往外支,即人们常说的“包牙”。
咬唇习惯:这一习惯大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女孩多见。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其中,咬上唇习惯可形成上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突,下牙前突。
吮指习惯:吮指活动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一般认为,2-3岁前有此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消失。如在此后仍有吮指习惯并有一定强度的话,就会导致明显的错牙合畸形。
吮吸功能异常:吮吸功能是婴儿出生以后获取营养的必要条件之一。婴儿刚出生时,下颌骨的位置处于远中位置,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给下颌带来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性位置。若为人工喂养,可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喂养姿势不太合理(让孩子躺在床上给喂奶)等原因,而形成错牙合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