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在即。为了给就业铺路,上海高校学生流行“抱团”整形。前天,来自沪上多所名牌大学的30名大学生集体来到医院整形,其中不乏学院“系花”,更有大一女生凑热闹。(6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现在越来越流行的整容一事,各方媒体都早已各抒己见。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见诸如整形失败,索赔某家医院的报道。关于整形这件事的是是非非,还有它的风险性都不言而喻。而构成这则新闻的“亮点”又在哪儿呢?不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几处关键词。
关键词一:大学生。职场压力大的白领、家底殷实的富婆、婚姻危机的中年妇女、外形严重缺损者,他们都可能是整形外科医院的光顾者,为何我们独独将焦点放在大学生身上?因为大学生刚成年不久,尚未步入社会,他们的想法不尽成熟却仍有机会被改变。不少学生自称是为了给求职“加分”,但如此人造的美丽真能对求职有所助益?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看看用人单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的“表白”就知道了。记得以前在哪儿看到过一段对外表与内涵关系的叙述。大意是美丽的外表会给有内涵的人加分,而给没有内涵的人减分。美貌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何况一个人的容貌是人生父母养,社会谴责子女嫌弃父母的贫穷,就如此宽容他们嫌弃父母的容貌?同样有过轻狂年少的笔者有时不免臆测,求职或许只是一个双方都心知肚明的藉口,为满足虚荣心找到的一个正当理由。
关键词二:名牌大学。据报道,这个团购队伍由华师大、上戏、华政等沪上多所重点高校学生组成。照道理讲皇帝女儿不愁嫁,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聪明理智的才女们也甘愿铤而走险踏上整形之路?一般来说,对外形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大多集中于服务业。在如今的就业背景下,我们当然不能质疑名校毕业生们愿意高成低就的务实选择,而且仔细观察下来,上述高校也都是以文科艺术类见长的学校,从事服务性行业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这也未尝不可理解。其实让大家觉得别扭的,无非是优等生打破了人们原先的固有观念,认为他们必定读过《简爱》,读过那句“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的名言。但其实他们何止读了勃朗特,他们似乎更赞同王尔德“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关键词三:团购整容。听说过团购商品、组团旅游的,没听说过服务也可以“团购”。整容毕竟不等同于美容,前者是要开刀动手术的,有一定的危险性,就好比说有哪家医院为病人切肿瘤割阑尾还要包团的?美其名曰让顾客享受折扣优惠和集成高质量服务,其实背后是因为有利益驱动,为了招揽生意。价格一“跳楼”,女人就微笑。团购作为一种促销手段,隐隐助长了整形风潮,促使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无产大学生们,终于下定决心,花钱、挨刀、变脸。这实在不见得是什么好趋势,更何况在国内,还有许多整形外科医院尚待“正名”,医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医疗器械设备还需规范……
最后还要提点醒,有心理学家指出,整容后的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也须注意,必要时需要一定的心理干预,防止整容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协调、不适应。韩国明星的高自杀率与整容之间是否存在潜在联系,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但值得引起国人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