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7月15日电 (记者周梦榕)7月8日以来,持续暴雨袭击武汉市,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万亩。武汉市快速反应,12万干部群众迅速奔赴一线,科技抗灾,开展灾后补救和恢复生产。
据武汉市农业局介绍,本轮强降雨是武汉市10年来遭遇的最大暴雨灾害。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淹,畜牧、水产业受灾。截至14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8.4万亩,绝收面积达18万亩,造成损失10.18亿元。
蔡甸区是武汉市此次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武汉的快生菜基地。在蔡甸区张湾街黄土坡村,记者看到,龙卷风加上暴雨,使田里成片的玉米倒伏在地,西瓜、芝麻、花生等泡在水里。村民涂爹爹说,这种甜玉米还有半个月就可以上市,往年一亩甜玉米可以收入800——1000元,现在玉米全部打趴在地,太可惜了。
据武汉市农业局介绍,全市农业部门已启动24小时值班和雨情灾情报告制度,12万多名干部群众迅速组织抗灾自救。其中,9个抗灾救灾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小组,每日深入受灾地区及村组指导农民排渍抗灾,实行专班领导和技术人员包区、包片责任制,确保抗灾减灾落到实处。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抗灾救灾中的有效支撑作用,确保农民灾年仍有好收成,武汉组织有经验的专家,紧紧围绕当前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需求,编写了“农业科技抗灾技术指导”5万册,内容包括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农机等方面,免费送到农民手中。“畜牧大灾之年防大疫、水产防逃补修促增产,棉花强抓田管防病虫……”浅显直白的文字让农民爱不释手。
在武汉市江夏区记者看到,一些地里被风吹倒的棉花已被扶起,部分地势稍高一些的农田渍水已基本排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