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广西连降暴雨,岑溪市和容县接壤地区暴发泥石流,造成42人死亡。岑溪国土局官员表示,主要原因是,受灾点超出重点监测范围,和“群众思想麻痹,灾情始料未及。”
“他跟我说,他觉得房背后的山要闹病,想带妈去北屋睡。因为北屋是新盖的,结实。”岑进禄回忆说,“我当时还安慰他,政府不是说了就是暴雨吗。山要是会垮,镇里的干部早就来了。”
被忽视的前兆
“蛾子飞、水断流”,村民回忆泥石流早有前兆,但政府未通知搬迁;专家称泥石流容易预测
6月2日凌晨六点,泥石流暴发后,走出房门的卢小华见到这样一幕情景———岑溪社垌村内已成一片泽国,水中的民房宛如一座座孤岛。失去亲人的村民痛哭声不断传来。哭声回荡的水面上,漂着死猪、死羊和七零八落的木头。
由于泥石流是在凌晨暴发,岑溪和容县的42名遇难者中,许多都是整户灭亡。一名曾参与6·2救援的队员说,“好些人的遗体挖出来时只穿着内衣。”
作为社垌村村委会妇女主任,卢小华在事发前曾提醒村民、提高警惕。“但我没想到会发生泥石流。”
卢小华说,6月1日晚,大雨瓢泼,“雨线有蜡烛那么粗”,山上碗口粗的马尾松被风吹得像草一样,四下摇摆。当时卢小华只是担心,暴雨是否会把房子搞垮。
泥石流暴发后,卢小华和村民们聚集到一起,仔细回忆起泥石流发生前的日子,这才发现其实预兆早已出现。
村民王老汉说,5月29日,他在修补房子时发现,山背后的马尾松成片地自上而下地倾斜。他说,那些松树就像喝醉酒的汉子,东倒西歪地四处乱倒。
那一天,岑进禄在山上发现,山坡土地裂开了缝,缝隙里成群结队的蛾子摇曳着飞出,铺天盖地地涌向自家依山而建的房屋。
5月30日,村上有人看见山坡上冒出白色的气体。但大家也很快认为,那是“山上多雾,看花眼了。”
采访中,国土资源部的地质专家表示,其实泥石流的预兆很明显,相比地震,泥石流预测要容易得多。
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就已制作过《地质灾害预防指南》。指南中提到,河水断流,沟谷发出巨大轰鸣声皆为泥石流暴发前兆。而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歪斜和山坡开裂,则是滑坡发生的前兆。
岑进禄说,当地政府并未派人来通知他们,也没人来告知他们这些常识。当地政府只是在6月1日,群发了天气短信。“上面只说有暴雨,从来没人让我们撤离。”
灾害点无人监测?
岑溪、容县表示,此次受灾点超出监测范围;两地防灾人员少,几百个重要监测点都已难应付
面对村民的质疑,岑溪市国土资源局一陈姓副局长显得有些无奈。据他介绍,防灾人员在入汛后都在辛苦工作。6月1日,在他们及时通知下,就有两户人家避险成功。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的土环股主要负责地质防灾。
该股一名工作人员说,这部门总共10人,要负责好几百平方公里的灾害区。目前岑溪市登记在册的重点监控地质灾害区有200多个。
他说,这些点彼此间距离遥远,都在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上。今年入汛后,他们开始奔波于各灾害区,分别在5月20日、5月28日、5月30日,成功预测三起地质灾害这一事实,让几十名群众成功避险。
“劝导村民撤离的工作不好做。”岑溪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刘志伟说。
据他介绍,5月30日上午,防灾人员巡山发现灾害隐患,马上通知某村村民撤离。到晚上,发现一户未走。便再挨家挨户做工作。仍未果。最后,请来镇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强制撤离。次日上午,村民见到滚滚而下的泥石流,才明白是该撤离。
因此,对于岑溪社垌村村民在泥石流中遇害,岑溪市国土资源局的陈姓副局长这样总结原因,“群众思想麻痹,灾情始料未及。”
而在采访中,不少人对“灾情始料未及”一说,并不认同。
据了解,广西多山,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许多村民都会挖山建房,将房屋“种”在山腰上、山脚边。这样的房屋紧贴山体,所以在台风、暴雨等因素影响下,随时可能遭受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
6·2泥石流灾害后,新华社曾发文说,广西的苍梧县和岑溪市都曾出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无人监测的情况,有关部门必须克服麻痹、侥幸心理。
岑溪市一知情人还介绍说,6·2以前岑溪市国土资源局的监控人员就已发现,其辖区内的山体出现大面积裂缝。只不过发生裂缝的地带并不在南渡镇,因此也没引起重视。
“尽管裂缝不在南渡镇,但和南渡同属一条山脉,地质地貌特性相同,如果政府当时能举一反三,结果将大为不同。”上述知情人强调。
记者向岑溪市国土资源局核实上述情况。该局陈姓副局长说,这次出现死亡事件的受灾点,并不在以往监控范围之内。
岑溪的一名防灾人员解释了监控点的确定原则:当有地方发生地质灾害,该地方就被确定为重点监测区。而岑溪社垌村以往没有发生过泥石流,所以未被重点监测。
那该如何保证未被重点监测的居民点的安全?岑溪市国土资源局回复说,10个人单监控登记在册的灾害易发区,就已经忙得吃不上饭了。
记者了解到,容县的防灾人员只有3人,更难以监测地质灾害点。
数百干部下乡防灾
容县六王镇为防灾停止其他工作,岑溪抽调400干部下乡;村民表示,早重视就不至于有事故
6·2泥石流灾难暴发后,国土资源部调查组“星夜兼程”赶赴广西,6月3日,抵达事发地点。
随后调查组做出报告,由于容县和岑溪市接壤地区发生强降雨,导致该地区约3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暴发“点多面广”的群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百起。其中,容县死亡30人;岑溪市死亡12人。
据记者了解,在自治区的敦促下,6·2过后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严防死守,已成为灾区干部日常工作的重点。
容县六王镇党委书记杨武说,全镇干部已驻守到各个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这使得镇里其他日常工作都停了下来。
更让这位书记担忧的是,20多天来干部们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好些人都是带着针剂进驻村屯,实在挺不住了就打一针。
“三四个干部累倒了,还有些干部被狗咬了”。杨武说,要是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那今后的灾后重建等工作恐怕会受到影响。
类似的困境在岑溪也有体现。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刘志伟说,市政府和局里抽调了近百人进行抗灾,要是加上各乡镇的支援人员,那么从事防灾的人数就会多达400人。“不过即便这样,大家也是忙得饭都吃不上。”
记者了解到,自6月2日至今,岑溪和容县虽然仍暴雨频降,次生灾害频发,但人员伤亡的事件均得以杜绝。
容县陈村的谢宗荫已从广东返乡。6月26日,谢宗荫坐在起伏不平的土包上,他家的那栋三层小楼就被埋在土包下。
进驻村里的镇干部常会提醒谢宗荫尽量别再去残址,那里有可能会发生次生灾害。
联动防灾能否长效?
重灾村落将整体搬迁,两地启动联动防灾,当地干部称,联动机制历来就有,关键要重视
广西是泥石流频发的地方,仅岑溪市今年已发生地质灾害160余起。
由于地少,村民为了能有更多平地种田,所以习惯把房子建在山上。这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如何治理,当地干部的意见还不统一。
有干部认为,治理泥石流最有效的手段是削山拓地。也就是说,把山头整理平后,将山脚下村民搬上去。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一陈姓副局长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平整一个山头要几百甚至上千万,而广西的山头又有成千上万。我们根本就没那样的财力。”
容县打算对此次受灾的陈村进行整体搬迁。
容县六王镇党委书记杨武说,县政府打算让他们搬到安全的地方居住,田地还留在原处。新址不能离原址太远,最好骑摩托车10分钟以内就能到达。到时候,农民每天都像上下班一样,到田里干活;然后再回到安全的地方休息。
岑溪市也决定,对此次泥石流灾难中四个重灾点———糯垌海杰、三堡新安、马路和平、南渡社垌,另外选址建设新村。
岑溪市委书记陈国禄曾在6月22日灾民临时居住点检查工作时表示,“加快灾后新村的建设步伐,力争在今年中秋节前建成。”
在采访中,当地有干部表示,此次受灾点村民的生命安全已得到保证,但还有些居民点仍位于山脚,也还未被列入重点监测,那他们的生命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容县、岑溪两地政府均向记者表示,他们已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即一旦出现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防灾人员就会进驻灾害隐患点现场指导群众避灾。
而岑溪市国土局一名工作人员说,其实联动机制历来就有,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关键需要当地政府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