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夷山6月25日电 题:古民居岌岌可危 受灾民众获集中安置
作者 张羽
随着新一轮强降水的到来,已经遭遇持续暴雨袭击的闽北地区现又下起了大雨,防汛救灾面临严峻考验。
“下梅”古民居岌岌可危
“下梅”古民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保留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当记者24日抵达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时,见到的古民居已“岌岌可危”。
长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为了行洪,架设在河面上的小桥已将原有的护栏拆除。沿河两岸的凉亭栏杆,在洪水的冲击下破坏殆尽。古街泥泞不堪,古代“斗茶”遗址“天一井”里的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以“邹氏大夫第”、“闺秀楼”、“邹氏家祠”为代表的“下梅”古建筑,在此次洪灾中受损严重,有的甚至成了危房。邹氏家祠内外,随处都能看到洪水肆虐过的痕迹,角落里杂乱地堆放着洪水过境留下的垃圾,一面墙体已经发生明显倾斜。
“下梅”民俗文化旅游公司的负责人邹应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区内多座著名古建筑受损,村落内大多民居受到大水浸泡,预计一年之内无法恢复接待游客。目前,正全力投入灾后自救,规划、建设部门已介入古民居修复工程。
灾区群众得到集中安置
位于福建建阳市区5公里以外的新村村是此次受灾较重的村镇之一。记者来到这里时,只见市政道路两旁的农田全部受淹,村庄主干道两旁的房子部分垮塌,即便没有倒塌的房屋也有不少成了危房。鉴于安全考虑,村里已将相关道路封闭。
听村里人说,19日洪水暴发当天,道路旁的崇阳溪溪水漫过路面近2米高,村民的房屋多为早期搭盖的泥瓦房,经不起洪水的浸泡就倒塌了。
“所幸没有发生泥石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新村村的负责人说,村里共倒塌房屋29幢、受灾群众60多户,在洪水来之前,幸好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未发生人员伤亡。
村中地势较高处的新村小学成了灾民临时集中安置点,平日孩子上课的教室变成了灾民的餐厅、宿舍。记者来到这里时正好是中午时分,集中安置于此的受灾群众正围坐在教室里吃午饭,有菜也有肉。尽管自己家也受了灾,部分群众自愿充当志愿者,承担起为灾民做饭、洗碗等工作。
记者还注意到,受灾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子女外出务工的空巢老人。对此,政府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不仅免费提供草席、被褥等日常用品,还送上水果及慰问品。
目前,建阳市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127.5万元人民币,发放棉被1000床、帐篷1000顶、衣服2000件、大米6000斤、方便面300箱、矿泉水250件,救助受灾民众。
茶农茶企损失惨重
武夷山市所在的闽北地区是中国的几个主要产茶区之一。此次雨灾使武夷山市茶农、茶企、茶园遭受重创,九曲溪上游的曹墩村、黄村村2.5万多公斤茶叶被冲,70多家茶厂受灾,机械设备受损700多台,茶园进水8000亩,茶山塌方300亩,茶苗圃过水600亩,冲毁50余亩。
连日来,武夷山全力组织茶农开展自救,清洗茶厂、设备,可以烘干的烘干,不能烘干的则搬运到厂房外;同时组织机关单位人员下到受灾严重的茶农和茶企中进行帮扶,组织茶叶部门、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到受灾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