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农民救援队在玉树进行救援。
本报玉树4月21日讯(特派记者 王富晓 刘爽) 还是依靠那张地图,还是自带了半袋子煎饼,还是那一张张黝黑的脸。2008年,曾因自组救援队奔赴汶川而被称为“史上最牛农民救援队”的“莒县十农民”。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又第一时间直奔灾区,展开了他们的新一轮救援行动。
20日,在玉树实施救援四天后,因为队员们强烈的高原反应,队长刘中明和他的“史上最牛农民救援队”一起,从玉树驾车返回了西宁。刘中明反复地说:“这次救援没做什么贡献,就是帮着搭了七八十个帐篷……”
4月14日晚上7点钟,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刘中明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坐在了电视机旁看新闻联播。
“第一条新闻就是关于玉树地震的消息,我当时就惊呆了,房子塌了那么多,人员伤亡也挺多,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过去,帮忙救人。”刘中明说。
10个人的救援队,由于两名队员一个在诸城办事,一个在外地贩卖树苗,8名本村的队员意见惊人一致,当天晚上就动身!
14日晚上11点钟,8名农民组成的“救援队”乘坐镇里派出的一辆车,朝着那个海拔近4000米的城镇出发了。
过了海拔为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之后,大部分队员都开始呕吐,“我也一样,喘气喘不动,头还嗡嗡地疼。”刘中明说。
到了玉树之后,刘中明和队员们连夜赶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部署,他们协助挖掘队进行前期挖掘工作,随后,就是帮助灾区群众搭建帐篷。
“从山脚下到半山坡,再一直到山顶,几乎每家每户都受到了地震的破坏,我们就挨家挨户地帮忙搭建帐篷,四天的时间里,总共搭了七八十顶帐篷。”刘中明说。
可是,高原反应使他们不得不提前结束救援。62岁的刘光瑞是救援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高原反应最强烈的一位,“他这几天几乎没吃什么,却一直不停地吐,脸色也特别难看,我真担心,万一把他的命搭进去,我真没法交代了。”刘中明一声叹息。
队员刘守贵高原反应也特别强烈。“别说干这力气活了,就是不干活,都觉得憋得慌,上次去四川救援,我们都是拼尽全力,这次根本就是有劲也使不上了!”说起自己的“不争气”,刘守贵一脸懊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