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羊城晚报记者刘玮宁报道: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张珂昨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认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相关,可能是地壳应力释放所致。
张珂说,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一样,也是发生在欧亚板块的板内地震,力源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与昨日早晨发生在台湾的地震无关。他认为:汶川所属的龙门山断裂带与玉树所属的鲜水河断裂带有一定的关联。汶川地震后,块体东移,但整个板块的移动却不会那么步调一致。比如玉树所在的鲜水河断裂带,可能就是一个“掣肘”的牵引点。“掣肘”的地方,自然摩擦力更大,也会集中更多应力。因此,鲜水河断裂带就成为了一个应力释放的区域,从而导致了玉树的7.1级地震。
历史上,由地壳应力调整所导致的地震有很多。比如,1920年宁夏海原县的8.5级地震,与七年后甘肃古浪的8级地震直接关联。最近的一个案例是海地地震后加勒比海附近的地震。“当时有很多专家说地壳应力还没有释放完,果然不久后加勒比海沿岸也发生了大地震”。
为什么时隔近两年之后,汶川地震的所引发的地壳应力调整才有所显现?张珂解释:对人类而言,虽然两年是颇长的时间段。但就地球而言,几年、几十年都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因此,虽然玉树强震已距汶川地震两年,但不过是地壳活动的短暂一刻。
对于地球是否进入高活跃时段,张珂分析:“根据资料统计,上个世纪中国地震活动大约存在22年的小周期,其中前11年为活跃期,后11年为平静期。但如果仅此作出地震活动预报,恐怕还有难度,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