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北京分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全军放射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现代疗技术进展学术论坛于3月27日北京第二十二届国际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上举行。这场主题为“放疗技术进展与治疗模式转变”的学术论坛汇聚了国内及日本放疗界权威专家,会议严谨、客观地讨论目前放疗技术治疗肿瘤进展。本次学术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席、空军总医院放疗科主任夏廷毅教授指出,我国重要的放射治疗手段之一体部γ刀在肝和肺等实质器官小于5cm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
夏廷毅教授介绍说,体部γ刀是立体定向γ射线体部治疗系统的简称,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头部旋转式γ刀基础上研发的新技术,是一类可对体部实质器官肿瘤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体部γ刀是采用γ射线完成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技术的一种,它是通过影像引导与放疗设备相结合,实现精确定位和高剂量直接消融颅外肿瘤而副作用小的一类非手术放射外科治疗方法。体部γ刀是通过旋转聚焦方式将18-47个钴源(不同机型采用的放射源数量不同),6000-9000Ci的能量聚焦于一点。通过多束γ射线旋转聚焦使病灶获得持续性的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获得瞬时的低剂量,从而实现靶区高剂量和靶区外低剂量照射目的。
体部γ刀治疗的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所在部位、肿瘤病理类型和患者体部状况等因素而定。主要适宜治疗肺、肝和胰腺等实质器官的肿瘤,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常规放疗后追加放疗和放疗后复发的再程放疗。肺、肝的早期局限性肿瘤或转移瘤采用γ刀治疗可获得根治效果,而且与手术治疗相比,γ刀损伤较小,并发症少。因此,γ刀可作因为高龄或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肺、肝早期局限肿瘤和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之一。当肿瘤较大,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与其它放疗手段结合治疗,并根据情况配合化疗。γ刀的照射剂量和分次方法据肿瘤大小和部位而异,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总的分次量较常规放疗大,有的采用隔日照射,有的采用连续照射。γ刀主要治疗可见肿瘤(GTV)和GTV周围的侵润病灶(CTV),引流区域淋巴结的预防照射以辅助常规放疗或化疗为妥。
体部γ刀适应治疗的部位为实质器官和离空腔器官及距脊髓较远部位或区域的肿瘤,如肺、肝、胰腺、肾、肾上腺、前列腺、腹膜后、前纵隔、胝尾前区域的原发及转移肿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癌、肺转移癌、肝癌、肝转移癌、胰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胆管癌、前列腺癌、腹膜后肿瘤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的治疗。目前在全国统计的γ刀治疗病例中,比例较高的依次为周边型肺癌、肺转移癌、肝癌、肝转移癌、胰腺癌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原则上肿瘤体积小,形状规整的治疗效果好,肿瘤>6cm,形状不整的治疗效果相对差。
夏廷毅教授介绍说,在有以下一些情况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体部γ刀治疗:(1)肿瘤位于腔道器官或邻近腔道器官,如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结肠癌等 (直肠癌改道术后局部复发除外);腹腔内肿瘤与肠管有粘连等。这些部位的肿瘤采用γ刀治疗易造成正常腔道器官的放射损伤、如穿孔、狭窄和出血等。(2)肿瘤巨大伴有广泛转移,治疗不能使患者获益。(3)肿瘤伴有大量胸水或腹水。(4)肿瘤晚期体部衰竭。
影响γ刀治疗疗效的因素很多,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外,肿瘤大小和所在器官是否允许接受高剂量照射是最重要的。目前γ刀治疗的病人多数为肿瘤较大或估计手术无法切除或有手术禁忌症或患者拒绝手术者。尽管如此,在肝和肺等实质器官小于5cm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但对这些肿瘤治疗的随访时间还较短,远期生存率还有待长期的随访结果的统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