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次人口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占全部死亡总数的25%。肺癌更是已成恶性肿瘤患病人数之首。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辉教授在日前由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发起,由由阿斯利康(中国)支持的“关爱肺癌——美好生活‘易’起来” 的肺癌防治宣传活动指出:我国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患病人数之首,该类肿瘤是指原发于肺、气管和支气管的恶性肿瘤,具有确诊多为晚期、预防后果不理想、进展很迅速等特点。
肺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吸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
肺癌早期少有症状,因症状就诊者多属中晚期,疗效不佳。因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
因此,在科学预防的基础上,防治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而科学的治疗模式,能够彻底影响患者开始治疗后的整个生活方式。
传统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模式治疗。有效的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伴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乏力、神经病变等等,并且需要静脉注射治疗,患者常常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常有“化疗化疗,化到何时才算了?”的疑问。
长期的化疗和反复住院治疗曾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了控制肿瘤、延长生存的唯一选择。更何况,即使是疗效最好的化疗方案,也只能使大约30-35%的患者获得肿瘤缩小的疗效。剩下的六、七成的患者承担了如此多的痛苦,却没有明显疗效,就像被“陪绑”治疗。这些患者需要有另外一种选择,使他们面对晚期肿瘤的威胁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命的每一刻美好时光。
靶向个体治疗给肺癌患者带来生机
口服的个体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临床应用,彻底改变了化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手段的迅猛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比较好,对特定受益人群具有比较确切的临床疗效,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转换成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治疗模式,使我们几十年倡导和期盼的“带瘤生存”成为可能。
李辉教授介绍到:面对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需要有更多的医生和患者认识到肿瘤治疗还有另一种更好的选择,破除单一化疗的固有观念,跨出尝试新生事物的重要一步。
同时,支修益教授指出,“随着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的应用和强有力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断出现,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传统治疗思路和模式。化疗已经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选择。随着更多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延长。我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将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非小细胞肺癌将得到成功的控制,不再是使人望而生畏的杀手,而成为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长期控制在稳定状态的慢性疾病。这样人们将不再“谈癌色变。”
据悉,该宣传活动在北京圆满结束后,航线将会相继在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沈阳、济南等中国七大城市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