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癌症“猎”上你
--关爱生命科学防癌 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4月,中国抗癌协会以“关爱生命 科学防癌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发起了第1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为了让网民了解正确的癌症知识,搜狐健康频道推出了网上调查,从与癌症相关的生活因素和健康问题两个方面收集网民反馈。同时,搜狐健康还就这些问题采访了10个癌症领域的近30位医学专家,结果显示,网民认识与专家观点尚存在部分差异,对一些“致癌因素”重视程度不足。
2010年4月7日,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联合搜狐健康邀请权威肿瘤专家做客搜狐访谈间,与网友以及媒体朋友共话癌症防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内科 江泽飞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沈琳教授,四位专家参与了访谈,并就常见癌症的预防及早期发现等问题与网友们进行了交流。
“恐癌症”流行 学会预防是正途
搜狐健康频道的网上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网友对于癌症表示“非常怕”,近三成的网友表示“一般怕”。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癌症的宣传非常多,一方面让公众对癌症越来越重视了,但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人谈癌色变,对癌症的恐惧与日俱增。对此,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希望广大的患者能够坦然对待癌症,科学治疗癌症,以现在的治疗手段,很多癌症患者都有机会“与癌共舞、带癌生活”。
同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廖秦平教在采访中告诫广大网友,不应对癌症过于紧张。以宫颈癌为例,目前研究认为最相关的致病因素是HPV病毒感染,但这并不表示感染了HPV病毒就是患上了宫颈癌。在女性的一生中HPV感染非常常见,而感染者中只有不到1%的人会发生宫颈癌。但廖教授同时提醒公众必须重视癌症的预防和定期筛查,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而早期诊断是几乎所有种类癌症的治疗关键。
网民最关注环境污染因素
虽然专家们均表示目前癌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晰,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癌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素和个人健康问题非常相关。搜狐健康频道的网上调查显示,网友对于生活因素的重视度排序依次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吸烟、装修污染、酗酒。
公众对于环境污染因素最为担心,专家表示部分癌症确实跟生活环境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比如食管癌,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立东在采访中谈到,目前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生2/3是由环境生活因素引起。我国的河南临县是食管癌的高发区,经过专家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当地的饮水中缺少微量元素硒,同时亚硝胺这种化学致癌物普遍存在,专家认为这同当地居民食管癌高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改善饮水和营养干预措施,并配合健康生活习惯的宣传后,当地食管癌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告诉搜狐健康,肝癌的发生与饮水污染有密切的关系,长期饮用沟塘水者肝癌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微囊藻毒素损害肝脏。此外,膀胱癌、前列腺癌、肺癌等也同环境因素非常相关。
专家最强调改善生活习惯防癌
食品安全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是癌症专家最强调的预防措施。秦叔逵教授介绍说,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基本一致,在粮、油和食品受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率也高。同时,多位食管癌专家表示,常吃腌制食品、霉变食品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除食品安全因素外,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导致了癌症发病率的节节攀高。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摄入过多,新鲜的蔬菜水果吃得不够,身体的运动量也在急剧减少,造成肥胖人群大量增加,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发病率居高不下。解放军307医院江泽飞教授强调:乳腺癌预防首先就是要改变饮食习惯,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此外,调查显示生活压力的危害也已经开始被公众所重视。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称,不良情绪会助推甚至诱发癌症,尤其在乳腺癌、胃癌方面表现突出。但吸烟的危害在网民调查中排名比较靠后,支修益教授表示,吸烟是几十年来已经被多个领域的研究证实,与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宫颈癌和肾癌等相当多的癌症都有着密切相关性,公众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感染因素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当被问到你觉得哪些健康问题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时,搜狐健康频道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情绪管理不善排在首位,其后依次是基因携带、抵抗力差、持续的感染、小病不治;而针对10个癌症领域的近30位癌症专家的回答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感染因素和癌前的一些疾病。
我国肝癌病人中95%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淋巴瘤最明确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感染因素;宫颈癌是目前已被证实的由HPV病毒感染导致的癌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人类感染率最高的慢性感染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胃癌的“致癌因子”;近十年来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认为C型RNA肿瘤病毒与人类白血病有关。此外,食管癌、膀胱癌等领域的专家也提出感染因素不容忽视,北京肿瘤医院妇科高雨农教授更进一步表示,各种类型的肿瘤基本上多是因为外界感染导致了人体内部的变化,只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究竟是哪种物质。
小病不治的“致癌能力”网民重视不够
“小病不治”在网民调查中排名最后,但是多位专家均表示癌症不是孤立发生的,人体疾病发展到癌症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如果能在小病逐渐恶化成大病以前治好,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预防肝癌首先要从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开始,已经感染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预防肝硬变;预防食管癌要从预防食管炎开始,注意饮食不能过烫、过急、过粗、过硬,如果食管长期受到刺激,不排除发生食管癌的可能;预防结直肠癌要从良好的排便习惯开始,长期便秘不利肠道健康;预防宫颈癌要从预防宫颈炎开始,急性宫颈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便会转化为慢性宫颈炎,其中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危害远比想象的严重,长期不治可导致不孕甚至宫颈癌。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沈琳教授提醒年轻人,预防消化道肿瘤应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少吃腌制、熏制、油炸食品,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少饮酒。一旦出现上腹不适、消瘦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均有提高
一旦癌症降临,早诊早治是所有癌症能够有效治疗的前提。采访中,近30位癌症专家均表示,目前治疗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现太晚,多数来就诊的患者已经发展成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此时无论是手术还是其他治疗手段,效果都非常有限,即便肿瘤能够切除,患者的预后也会相对较差,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大增,术后的5年生存率大大降低。因此专家呼吁,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定期体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小毛病不能拖着不治,同时医生的诊断水平有待规范和提高,避免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目前多个领域的早期诊断水平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如荧光膀胱镜可以发现普通膀胱镜不能发现的原位癌和早期膀胱癌;穿刺技术的改进、核磁波谱学诊断以及前列腺癌瘤标的研究进展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有所提高。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集中在靶向治疗、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三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