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这个在以前被称为“痨病”的疾病,由于没有找到病原体,曾经被人认为是绝症,已经达到了“谈痨色变”的状况,由于其传染性特别强,甚至有人讲是瘟疫。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被发现,我们找到了预防和根治的方法,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人们对其预防意识越来越淡漠。在即将迎来第1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时,我国提出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控制结核,人人有责——关注农民工,共享健康”。为此,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增平先生特意在公众健康教育网呼吁: 结核虽可治,预防更重要,控制结核,人人有责。
结核可防可治,不可怕
在公众健康教育网的访谈时,胡主任介绍,其实结核病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么可怕。因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结核病早已可以进行预防与治疗。一般来说,治疗后的结核病患者,95%是不会复发的。剩下的5%,是相对棘手的,需要进行强化治疗。
结核病的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很多,比如午后潮热、消瘦、咳中带血等。但并不是说,有这些症状就等于有结核病,因为结核病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普通的伤风感冒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根据他们的经验,一般结核病早期患者,会伴随有咳嗽、咳痰或咳血症状。如果一般人有类似症状达到三周以上时间的,就要引起注意了,要到专业机构去检查。
发病不限年龄,食疗不科学
胡主任强调,结核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段。从0-90岁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这个病。只不过,因为中老年人群抵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感染上结核病的机率相对大一点。传染病一般都会遵循这样的一个发病模式:一、是否具备传染源,二、是否有传播途径,三、是不是易感人群。另外,结核病的感染还有一种途径,即通过食物,通过肠道传播。
至于平常人们说的结核食疗方法,其实主要是通过食物来增强人的抵抗能力,不能有效根治结核,结核病患者要完全根治,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
结核易传染,学生、农民工需特别注意
在回答公众健康教育网的问题: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什么特意提到“关注农民工”,胡主任介绍,由于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居住条件差,营养缺乏,睡眠不足,再加他们大多数都是住集体宿舍,吃集体饭堂,所以相对与普通居民来讲,他们的传播途径就更加直接,就更加是属于“易感人群”。而且,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没有接种过卡介苗,所以一直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胡主任还说,类似情况的,还有学生群体。学生学习压力大,生活集中,再加上住校生的营养不足,身体抵抗能力差等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患了结核病,就很容易传染。所以,除了农民工外,学生群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治人群。胡主任强调,今年,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也打算在近期进行一次结核知识的宣传教育。
结核治愈不传染,患病妇女不宜怀孕
不少人都关心,结核病治愈后是否还会传染?胡主任解释说,一般情况下,结核病一经治疗传染性立刻急剧下降,通常对药物敏感的传染性结核病,接受治疗2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细菌的活力也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对周围人群已无传染性。结核治愈后,就没有了结核杆菌这个传染源,因此已不具备传染性。
至于女性患者能否在此期间怀孕?胡主任说,一般患者在治疗期间,都不适宜怀孕。利福平、链霉素等药物都不宜在怀孕期间应用,患肺结核妇女妊娠对病人和胎儿都不利。孕妇患严重的肺结核,胎儿可因缺氧与营养不良,导致发育不良或死胎。结核菌也可通过血行播散,传染给胎儿。重症肺结核患者如果妊娠,应作人工流产,产后要尽快恢复体力,并继续加强结核病的治疗。
深圳流动人口多,应增强防范意识
深圳,是一个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深圳,结核病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流动人口多,因此,流动人口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因为结核病的耐药性和传染性,导致它在人群中很容易传染。这种情况,在工厂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关外,就特别明显。去年,深圳50%的结核病人都在宝安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市民的防病意识一定要加强。结核虽然可治,但是也是影响百姓健康最主要的疾病,发病率在所有疾病里面排行第三,治疗的事件需要6-8个月。这一切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呼吁深圳市民,一定要增强预防意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得病后,不单单是你自己,就算是对家人、还有你身边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疾病。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联合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编制了《深圳市民健康素质手册》,希望深圳市民可以有头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期望这对深圳人预防结核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