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是老年食养的原则之一。它主要包括进食定时和进食定量两个方面。
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的记载。在固定时间内,规律进食,如学生上下课那样守时,如此这样脾胃才能配合进食,有张有弛地运动、保证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从而保护胃肠功能。唐《千金要方》中还指出“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因为大饥大渴时进食都有损机体,影响健康。
关于进食定量,孔子提出“节食安胃”的观点,就是指过食使脾胃不得安宁。当然也不能食量太小,否则 不能保证机体营养供给,气血生化之源枯竭,气血两亏,从而导致眩晕、倦怠、失眠,甚至虚脱。然而饮食过量,则加重胃肠负担。老人脾胃本来就已衰弱,过量食物如同雪上加霜,承受不了,只能导致脾胃的受损。脾为后天之本,中医十分注意爱护。过食则大量的食物停滞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和输布全身,导致疾病发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人们“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积聚在肠胃,导致消化系统种种疾患,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甚至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等。由于饮食不节,脾胃受阻,招致痰浊内生,脉络阻滞,血流不畅,引起冠状动脉灌流不足,心肌失养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闭塞,招致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塞。尤其是晚餐一定要少吃,切忌暴饮暴食。既然过食所产生的“积聚”和“痰”都是致病因子,因此节制饮食对老年养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古医书《养生避忌》中所说“故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段话告诉老年人,要养成饮食有节、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不饥不饱、细嚼慢咽的习惯,才能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