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法律法规到政策,都对加强质量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近年来,我国依然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并且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近日,就近期开展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介绍了有关情况。
制度措施只有落实才有用
问:国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质检部门下一步有什么新举措?
蒲长城:专项整治工作现在时间过了一多半,主要的一些工作指标和量化要求以及工作量都达到了90%以上,下一步还是按照整治当中提出的具体要求,深入地继续进行检查和查处,包括对有些好的产品和做法,我们进行了帮扶,扶持他们;有些地方要进行规范,建立一些制度,促进他们发展。这些工作要继续深入地做下去。
对整个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我们要进行认真地检查验收,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和加强提高质量、确保安全的工作,看这些制度建立得怎么样?有问题的是不是查办了?突出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相关的整治措施是不是到位了?除了这些,还要看长效监管机制是不是建立起来了?是不是在组织上、手段上、工作上落实了?制度和措施,只有落实了才能长期地发挥作用。
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
问:怎样衡量专项整治工作的质量呢?
蒲长城:专项整治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比如对食品来讲,整治的目的就是要建起一个链条,从食品的养殖、加工到生产消费,都建立一套严密监管的体系;对工业品,我们也要从产品的设计、工艺控制,包括售后服务等环节,建立一系列监管的链条;同时,我们还要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产品出了问题以后,能找到谁是生产者以及能够进行责任追溯;另外,我们还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或者也可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
这次整治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建立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次专项整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监管的有效性、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使大家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不管是企业的意识、消费者的意识,还是监管部门的意识。
小作坊产品销售不超出乡镇
问:人们对食品小作坊的治理情况十分关注,专项整治要求食品小作坊在年底前要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蒲长城:小作坊的问题,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难题。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食品的企业应该取得市场准入的资格,通过生产许可的审查然后才能生产。但是中国很大,有一些地方特色小食品,可能不需要大企业来做,数量很少,就是一、两家,就像自己家里包粽子一样,这些产品很小的企业就可以做。
那些让企业达到市场准入的高要求,小作坊可能达不到。那么,我们就从国情出发,首先给小作坊定了性,确定他们只能生产这些产品,但是像乳制品、饮料、罐头就不允许生产;二是必须守法经营,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符合安全加工的基本条件,取得卫生许可证;三是不允许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禁用的添加剂,非食品原料不能拿来加工食品;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小作坊产品销售不要超出乡镇这个范围。
浙江有一个地方生产姑嫂饼,规模很小,是手工加工的,很好吃,当地老百姓也有需求,这个在小作坊生产是允许的。这个小作坊我也看了,生产条件很好,做得也很干净。我们限制这些产品的销售范围,既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要,又不易造成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
与境外媒体炒作无必然联系
问:国外媒体近来频繁炒作我国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本次整治是否与这些炒作有关系?
蒲长城:境外媒体对我们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炒作和我们开展这次的专项整治活动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联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连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国务院提出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要强调产品出口要以质取胜。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这次我们把进出口产品作为一个专项整治的内容,立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是我国促进经济和外贸出口良性发展的需要,并不完全是因为一些境外媒体的炒作。我们针对长期以来在工作中或是在国际市场上一些产品质量和食品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着眼于建立健全制度,严格地进行检验监管,确保出口的产品不出现问题,同时,我们也要严格防止有问题的进口产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