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运蔬菜的总供应量将达5000吨,位于北京延庆县的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奥运蔬菜培育基地,是其中品种最多的一个。
奥运蔬菜什么样?
菜园就像个大花园
走进延庆县的农科院奥运蔬菜培育基地,很多农民正在菜园里收获已经成熟的蔬菜。
菜园就像个大花园,因为园子里的蔬菜很多看起来都非常漂亮,比如欧洲人很喜欢在调料中用的紫罗勒,看起来就像盛开的紫罗兰;而一些非洲国家所喜欢的食用黄麻,长得一片碧绿,非常好看;法国人常吃的沙拉用菜朝鲜蓟,像含苞欲放的花蕾……
奥运会是全世界运动员的盛会,饮食上必须做到“众口能调”。欧美人爱吃甘蓝、生菜、番茄、胡萝卜;阿拉伯国家的人青睐甜椒、黄瓜、洋葱;南亚人则主要食用菜豆、茄子、瓠瓜等蔬菜。在延庆县的农科院奥运蔬菜培育基地里,就培育种植着300多个品种的各国蔬菜。北京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宝海告诉记者,延庆县海拔400多米,不高也不低,阳光充足,水质也好,非常适合奥运蔬菜的种植。
张宝海说,技术人员搞奥运蔬菜就好像吉普赛人的大篷车,经常会随着奥运蔬菜的“喜好”而搬家。奥运蔬菜有一些并不是在七八月收获,有的是在春天,而有的却在冬天。想让运动员和观众在奥运会召开期间都能吃上,其实很不容易。于是,技术人员想出了用升高和降低海拔高度来人为“改变”季节气候的办法,喜热的蔬菜,比如黄秋葵、马齿苋,就放在低海拔充分吸收阳光;喜欢凉爽天气的蔬菜,比如结球生菜、绿菜花,就把它们放在海拔高的地方去——有的蔬菜甚至要放到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种植,这样口味和营养都有保障。最近,就有一批技术人员带着西葫芦和结球生菜搬家了,因为这两种蔬菜不喜欢住得低,那就只好带着它们迁到青海、云南等“高层”去。
张宝海和这些奥运蔬菜已经一起生活三年多了,很多蔬菜的“脾气”他已经摸得很透了,他指着一片叫朝鲜蓟的蔬菜说:“它们的脾气最特别了,只要种得迟到一点点,就硬是不给你结果。”
原来,朝鲜蓟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在每年的3月中旬集中的几天播种,只要错过了这几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就可能“颗粒无收”。他曾经尝试着错开两天在这片朝鲜蓟地里种植了一些。结果根本就不抽花蕾,最后只好拔起来扔掉。
中国人做菜,作为调味菜的葱、姜、蒜是必不可少的,而欧洲一些国家则用薄荷、紫罗勒、迷迭香。一般都是将这些调味菜切碎后撒在凉拌菜或沙拉中,既增加了菜的香味,又有清凉疏热等功效。这些调味菜,过去我们并不了解,张宝海说,光收集这些调味菜的种植信息,就花费了好大的力气,现在,这些调味菜也都乖乖地生长在了实验园里。
张宝海开玩笑说,以前说是“百花齐放”,现在咱们要用科学技术让“百菜齐收”。
奥运蔬菜啥味道?
滋味绝对“保本色”
记者看到,奥运蔬菜园中的蔬菜都比我们平时吃的“个头儿”小,这样的蔬菜能好吃吗?
听到记者的质疑,张宝海给记者摘了个小番茄:“尝尝吧,味道还是很不错的。”记者咬了一口,甘甜清爽,番茄本身的气味非常浓郁。接下来吃到的黄瓜,滋味也不一般,入口也格外清香甘甜。“这些都是有机肥料的贡献。”
延庆县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副主任郭进旺说,我国的奥运蔬菜基本上采用“土办法”种植,即土地栽培,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让果实成熟慢,果实接受了长时间的光照和营养吸收,滋味自然也就不一般了。
为保证蔬菜的口感,在有机肥的基础上,农业技术人员在蔬菜的生长期,还要把黄豆打成浆经过发酵浇灌到地里。
冬天的时候,由于植物的营养容易不足,基地会将牛奶稀释喷洒在菜秧的叶面上,或者用啤酒稀释进行喷洒,这样不但能给菜秧添加营养,还能让其更加抗冻抗病虫害。
在圣女果和彩椒等蔬菜将成熟时,技术人员还会以一定比例的糖水浇灌植株,提高蔬菜的口感、增加甜度。
延庆县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副主任郭进旺说,看似把牛奶、啤酒、白糖浇进菜园子,但事实上,这比在国外买营养液造价要低很多,品质也提升了不少,事实上是节省了成本。
奥运蔬菜住在哪儿?
土房子里“住得舒服”
记者看到,种植奥运蔬菜的大棚结构并不复杂,一边是有斜坡的泥土墙壁,一边是塑料膜。郭进旺介绍,泥土墙壁上面厚2米,下面厚4米,大致呈一个斜坡形状,可以抵御冬天的冷空气,让冷空气向大棚上方扩散,起到保暖的作用,国外种植奥运蔬菜主要是采取“空调”的形式,即燃气供暖,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有一定污染,“对蔬菜来说,还是这土房子住得舒服。”
“土房子”中,还有两件特殊的家具,一个是“房间”内的一张张黄色、蓝色的塑料板。还有一个是挂在“房间”内的吊灯。“因为有些昆虫喜欢不同的颜色,就往它喜欢的颜色上飞,比如说喜欢黄色的蚜虫、白粉虱,它见到这颜色就往黄色塑料板上飞,板子上面有胶,虫子飞到上边就沾上了。这样就基本不用打农药了。”郭主任说。
吊灯也是用来杀虫的,吊灯里有高压电,虫子飞过来就会被杀灭。
在种彩椒的大棚里,记者看到彩椒秧的上面还有一些苦瓜。郭主任说,这是工作人员给彩椒找的“保镖”,彩椒怕太阳晒,苦瓜秧罩在彩椒秧的上面,成为一个天然的隔热带。
奥运蔬菜有多“牛”?
会渐渐变成“家常菜”
8月1日,“好运北京”系列比赛正式开始,这是将长达半年多的对奥运场馆设施检测和试用的国际比赛,此时,奥运蔬菜的供应也进行了第一次演练,光延庆县有机农业示范园区绿富龙农场一处,就供应了18个品种2万公斤的奥运蔬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很多外国运动员觉得能在中国吃到家乡菜很幸福。
奥运会给我国带来了一个蔬菜全面升级的契机。奥运会结束以后,国家将会加大有机蔬菜的推广力度,到那个时候无论在超市中还是在饭店里,都可以吃到“奥运蔬菜”,只是价格会比普通蔬菜高出3倍左右,但是种植标准不会比奥运会期间降低。
“软化菊苣、结球菊苣、薄荷、紫罗勒、婆罗门参、食用黄麻……这些我们从前不经常吃到、见到,而营养又十分丰富的蔬菜,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离我们的餐桌越来越近了,奥运会之后,它们将脱下‘奥运会’的华丽外衣,渐渐变成老百姓都能经常吃到的家常菜。”张宝海对此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