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低温下部分油品凝固属正常现象,并不影响食用
市民晏小姐昨日向本报热线反映,最近她在罗湖区“好又多”超市里购买的“花旗”牌调和油在保质期内出现凝固发白现象。她询问油品质量是不是有问题?
“凝固油”质量不过关?
“这桶调和油是上个月才从超市买回来的,促销价不到40元,清清亮亮。最近这几天,我从橱柜里把它拿出来往油壶里倒,却发现变成了固体,怎么也弄不出来。”晏小姐在电话里向本报热线反映说,“就好像蜜糖罐底结上的蜂蜡一样。在四川老家,我们只知道猪油冬天会变成这个样子。”
带着同样的疑问,当时跟晏小姐一起去购物的王阿姨和儿子“研究”半天之后,认为“应该是油品质量出了问题”,然后将家里吃剩的半桶凝固了的食用油,扔进了垃圾箱。
晏小姐向本报热线求助:“到底是天太冷还是油品质量不过关?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部分油品藏“玄机”
记者随后走访了我市的一些大型超市和集贸市场。
在百佳超市,记者看到金龙鱼、元宝、花旗、鲁花等琳琅满目的市场知名品牌食用油,都是清清亮亮的液体状,颜色有浅有深。只是在一些花生油的外包装标签上,记者留意到左侧标签上有这样的字眼:“该产品在12℃下出现凝固现象,这是纯正花生油的特性,是识别花生油的重要标志”。而一些调和油的外标签上则注有:“本产品因含棕榈油,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发朦、析出属产品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放心食用。”
在福田梅林农批,记者看到同样在18℃的温度下,大部分一线品牌的花生油清清亮亮。个别二三线油品牌子的食用油则有明显的絮状沉淀,其中较为严重的情况是,某品牌一桶4升装的植物油冻硬呈乳白色猪油样。记者把瓶子倒了个,顶部的油也没有往下滴。杂货店老板娘告诉记者,每年冬天一降温,有的油品就变成这样。至于原因,她也说不上来。“顾客如果担心,我们会建议买其他品种的油。”
棕榈油更易凝固
带着一连串问号,记者联系了生产金龙鱼、元宝、花旗等品牌的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该公司油品专家王先生解释说,不同的油品有不同的熔点,这和巧克力放在手里是硬的放在嘴里会含化是一个道理,并非产品质量问题。比如棕榈油在24℃以下、花生油在812℃以下、豆油在0℃以下时,会有絮状、凝固等现象。调和油因为掺杂有两种以上物质的油,会因为比例不同而熔点不一。比如棕榈油成分较多的调和油,比棕榈油成分少的,降温时更容易凝固。近年来,厂家已经注意到市民的疑惑,因此在容易出现这类情况的产品外包装标签上给予了提示。
王先生说,凝固的食用油如果无法倒出,可以连油带桶泡在六七十摄氏度的水里加热,待油“溶解”后正常食用。从液体到固体再变回液体,食用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一般不受影响。这就像0℃上下时,冰变水水变冰的物理反应一样。
深圳市质量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质量监督的陈先生证实了上述说法。他提醒,如果市民无法分辨是质量问题还是油品物理成分引起的凝固,最好到正规进货渠道的大超市购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