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健康论坛 | 博客
有问必答 | 休闲
  99健康网 >> 饮食 >> 黑心食品 >> 正文

三聚氰胺喊冤:有毒的不是我,是坏了的良心害的

作者: 来源: 时间: 2009-03-11 21:41:43
从毒 奶粉 到毒鸡蛋,再到饲料业界自爆潜规则,三聚氰胺一夜之间恶名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又一个 食品 毒药的代名词。 虽然,就像之前的瘦肉精、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事件一样,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与喧嚣,人们很快又回复了平静。但对于三聚氰胺的恐惧,却并未因为暂时
从毒奶粉到毒鸡蛋,再到饲料业界自爆潜规则,三聚氰胺一夜之间恶名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又一个“食品毒药”的代名词。

  虽然,就像之前的瘦肉精、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事件一样,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与喧嚣,人们很快又回复了平静。但对于三聚氰胺的恐惧,却并未因为暂时的沉默而减少。各种食品对于三聚氰胺的检测仍在进行,结果时不时地刺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

  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对三聚氰胺究竟是何物仍知之甚少。三聚氰胺,真的是传说中的“毒药”么?究竟是谁在生产它?规模有多大?原本是用在何处?怎样混入食品中?类似的情况还会继续么?下一个会是谁?

  所有的疑问,或许只有回到源头,才能获得最真实可靠的答案。

  近日,记者探访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希望以此揭开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故事”。

  11月初,四川成都

  青白江区距成都市区30公里,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企业——川化集团正坐落于此。

  自三聚氰胺奶粉、鸡蛋事件爆发以来,跟国内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牛奶鸡蛋销量出现短期下滑,后来逐渐平稳,生活照常进行。

  三聚氰胺的生产与销售则始终未受到影响,只是,有关三聚氰胺的任何话题,在这里都显得讳莫如深。

  “这事对我们生产企业来说很敏感,不提最好,免得越描越黑。”川化集团宣传部门负责人婉拒记者入厂采访。

  集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作为大型国企,又是上市公司,公司领导不愿在这时候发表任何意见,以免产生歧义,惹火烧身。不过多名受访者直言:“我们深感痛心!”

  事实上,作为全国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协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长单位,川化集团对三聚氰胺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密切关注。近期已与国家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强对产品销售动态监控。

  “三聚氰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毒药!”

  “前几天参加同学会,被大家围攻,声讨我生产三聚氰胺,说我是在造毒药!”梁正(化名)无奈地苦笑着说。梁正是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厂副厂长。直到此次“奶粉门”事件曝光,他才知道,竟有人把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混入奶粉中,冒充蛋白质。“这些人也太黑心了,这都想得出来?”

  同学们围攻声讨虽是半开玩笑,梁正却很受打击。“我就给他们上科普课,认真地告诉他们,三聚氰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毒药!”

  梁正告诉记者,三聚氰胺最早是在1834年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用其他方法合成,如今主要通过尿素深度加工而成。川化集团原本生产尿素,有大量的原材料,于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后大规模生产三聚氰胺,如今年产能力已达9万多吨,实际年产量7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

  据介绍,以川化集团为主的国内三聚氰胺生产,近几年产能产量与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其中三成出口,七成销往国内,主要是华东、华南、江浙等沿海地区,用作后加工产品。“广东东莞、深圳那边很多厂家都是从我们这里进货,做成模塑料、装饰板等成品,销往国内外”。

  2007年,全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达90多家,实际产量50多万吨。其中年产能3万吨以上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有10多家,而川化集团、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山东海化公司等年产能更是在6万吨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

  虽然留下恶名,三聚氰胺的正常生产销售还好没有受到影响。不过由于受到近期全球经济滑坡、楼市低迷等影响,国内三聚氰胺销售和价格都有所下跌,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产品在国内属于优质品,市场价位在第一梯队,目前也已从9月份的每吨1万1千多元,跌至每吨9000多元。

“你摸摸看,没事的,没味道,也没毒。”

  “三聚氰胺本身是一种化工原料,与食品行业毫无关系,却被不法分子用来假冒蛋白质,它成了替罪羊!”梁正说,其结果对整个三聚氰胺行业是个严重伤害。

  梁正所在的三聚氰胺厂只负责生产,川化集团三聚氰胺的销售,则是由集团下属另一家名为“川化新天府”的公司负责。11月初,在该公司一名销售经理罗铭(化名)的办公室,信息时报记者亲手触摸到三聚氰胺。

  “你摸摸看,没事的,没味道,也没毒。”罗铭办公室里,正好有一包三聚氰胺样品,他捏起一团放在手掌向记者展示。记者也捏起一点粉末,轻轻搓揉,感觉爽爽滑滑,像台球室常用的滑石粉,靠近鼻端闻了闻,没有明显气味

  事实上,作为化工原料的三聚氰胺,不能增味、保鲜、防腐,也不是天然色素、食用香精,更不能强化营养,它没有理由出现在食品中,因为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

  罗铭表示,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溶于水,基本没什么毒性,行内人都知道,也不觉得可怕,平时介绍样品时都是直接触摸,事后洗洗手就行。成年人就算不小心吃了一点,也会很快拉出来,不会有化学反应。

  “就像一碗面条里掉了点泥土,不小心吃进去了,最多就是拉肚子,不会中毒。”罗铭说,有时候同事们会无奈戏谑说,不法分子也太黑心了,你这不是往奶粉里加点三聚氰胺,而是往三聚氰胺里面加奶粉,这样吃哪能不出事呢?

  “所有销售出去的三聚氰胺都有案可查”

  那么三聚氰胺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流入食品行业呢?“所有从川化销售出去的三聚氰胺都流向清晰,有案可查,绝对不可能从我们这里流入食品行业!”罗铭肯定地说。

  据他介绍,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不向个人销售,只对有资质的厂商销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销给生产模塑胶、装饰板等后加工产品的终端厂家;另一部分销给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必须是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事业单位,要有介绍信,并要提供其下级终端厂的信息,还要在销售合同中约定,只能销给这些终端厂。

  一旦发现有经销商违反合同约定,擅自销给其他行业或其他厂家,川化集团将按违约处理,永不再与这些经销商合作。罗铭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经销商拿产品出去后随意销售扰乱市场。

  而在三聚氰胺食品事件爆发后,这项营销管理工作多了层社会责任感。最近公司作出新要求,除了过去的随机电话追踪,还将安排销售人员随机上门查看,市场调研人员随机上门调查等方式,并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发现问题,有义务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

  在罗铭的办公电脑中,记者看到他每天都要详细记录的“客户销售清单”,上面详细登记了每天来购货的厂家、经销商的营业执照号和相关资质,每批货的货号、数量、销售区域和网络等。“每天都要向集团领导传一份备案。”罗铭称。

  而据了解,国内另一家三聚氰胺骨干生产企业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在“奶粉门”事件后也加强产品销售管理,如在产品包装袋上印制了醒目的标识,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印制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向消费者说明三聚氰胺的主要用途;并减少中间销售环节等。

  “大型生产企业的三聚氰胺纯度高,价格贵,买去混入食品不划算。”

  “另一方面,大型生产企业的三聚氰胺纯度高,价格贵,从这里买去混入食品也不划算。”罗铭说,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产品纯度高达99.9%,而一般小厂的纯度连90%也达不到,产品价格每吨至少相差了两三千元,而掺假到食品行业无需纯度高,不法分子没必要来大型生产企业购买。

  川化等大型企业对废渣的处理也十分严谨。据罗铭介绍,川化集团设备精良工艺成熟,生产过程中废渣少,以三聚氰胺成品年产量7万多吨计算,废渣只有1000多吨,仅占1.4%左右。废渣不会当成品销售,而是由集团内专门部门来环保处理,需要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同意,并办理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手续,处理过程严格。

 业内分析

  业内人士分析“蛋白精”源头

  小企业为收成本卖三聚氰胺废渣

  “混入食品行业的三聚氰胺,肯定是从国内一些小厂家流出。”采访期间,四川化工界业内人士均如此认定。

  业界所指的小厂家,一般年产量在3000吨以下。这样的厂家目前在山东、河北最多。因为国内三聚氰胺生产工艺过去很混乱,较为稳定的技术最早就是从山东那边实验室做出,随后流入民间。由于技术操作不难,行业监管缺乏,任何人只要购买了相关设备就能开工。

  而实际上,生产三聚氰胺对环保要求极高,需要较高投入。大型生产企业对废液废气全部综合利用,生产1吨三聚氰胺只消耗1.6~1.7吨尿素,而且实现了废水和废气的零排放。为了节省成本,小三聚氰胺厂家对这点并不重视。他们每生产1吨三聚氰胺,就要产生3吨多含有大量氨和二氧化碳的尾气、排放含氨污水5立方米。并且,小三聚氰胺厂家大多没有建尾气回收装置,更没有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从2002年开始,三聚氰胺价格一路下滑,最低时每吨出厂价跌到了7800元左右,跌破了一些小企业的成本线。经受不住连续5年市场寒冬的小三聚氰胺厂家大都停了产,有的还把设备一卖了之。

  而三聚氰胺废料包装成蛋白精混入食品行业,也正是从2003年左右渐成规模。为了节省环保处理费用,并尽量收回成本,这些小厂家很可能把无市场竞争力的低纯度产品乃至废渣卖给不法分子,进而被包装成蛋白精混入食品行业。

  据统计,这几年内,3000吨/年左右的小三聚氰胺企业与最高时的70至80家相比,有一半以上已经停产。

  “这些停产的小厂中,有不少就是三聚氰胺流入食品行业的始作俑者。”业内人士称。

 

  专家视点

  有了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不代表安枕无忧

  落后测氮法令造假有空间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卢晓黎教授向信息时报记者介绍,三聚氰胺分子式C3N6H6。这个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其含氮量高达67%。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把三聚氰胺作为非法饲料添加剂冒充蛋白质。同时,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凯氏定氮法”,是根据饲料中的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加入三聚氰胺就会使得测量出的蛋白质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测试

  卢晓黎教授认为,凯氏定氮法”实际上属于较落后的检测手段,如果有直接检测蛋白的技术,就不会给不法分子提高假蛋白含量可乘之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招标,征集直接检验蛋白质的技术。

仅有标准还不足够

  食品科学专家、四川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马力介绍,并非任何化学合成物都能随意用作食品添加剂。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规定和控制,在用量、用途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由于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从来没被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所以在奶粉事件爆发时,三聚氰胺甚至没有专门的检测国家标准。直到10月初国家相关部委才制定实施。

  马力表示,目前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有了,并不代表安枕无忧。因为食品中不能加的东西很多,而随着一些不法分子掺假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还有人往食品中违规添加非法化学合成物。

  可由中立机构评判

  马力表示,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机制、法制和素质三方面规范食品安全

  首先,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目前奶粉行业监控机制有问题,原料生产是奶农,收购的是乳制品厂,原料奶的质量由乳制品厂说了算。二者是利益的对立面,应该是一个中立机构来评判,而非利益的一方控制另一方。发达国家是由国家中立机构来评定,将结果同时给利益双方,一方面促进原料方提高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收购方按照质量定价格。

  相关部门的监管方式也有待改进提高。“蛋白精”在市场上流行了几年,不是一两天出现的,如果监管部门及早获取信息,判断处理,这些问题不会到今天爆发得这么严重。

  另外,不法商人为逐利不顾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按老百姓的说就是“简直是坏了良心”。必须以强制其提高素质。比如,一旦发现有人违规用化工原料作食品添加剂,要杀一儆百,重重处罚,罚得他倾家荡产,让他没资格再在这个行当做下去。

 点击选择表情标示你此时的心情
高兴
0
愤怒
0
无聊
0
搞笑
0
冷汗
0
惊讶
0
难过
0
垂涎
0
我要说两句 ]  
 
相关最新文章
健康新闻
缓解春困有妙招
哪种菜防头发早白
6种零食让女性一夜爆肥
剩菜怎么处理不丢营养不伤身
春天养生必做的7件事
淘米水有很多妙用
易康云-中汇福“肥胖三高”健康管
哪种脸型的男人智商更高
肺部保湿是养生关键
饭后别做7件短命事
优劣草莓巧鉴别
这样吃鱼让你更聪明
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易康云2016春节贺岁
筋长一寸 寿长十年
----------------------------------已有0位网友进行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2006-2014 by 易康云(北京)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9健康网 www.99-jk.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公司邮件: wedmaster@99-jk.com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园东路6号高校创意总部4层 邮编:100176
京ICP备12040834号-1

TAG: 99健康网 | 加盟连锁 | 99健康管理网 | 健康管理加盟连锁 | 远程医疗会诊 | 加盟连锁 | 汽车用品商城
网络110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