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季度,深圳市工商局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深圳市市场上销售的腊肉香肠制品、糖果、食用菌、白酒、葡萄酒等商品质量进行监测。行动中共抽检各类商品399批次,其中糖果88批次,合格84批次,合格率为95.5%;食用菌35批次,合格22批次,合格率为62.9%;香肠火腿制品40批次,合格39批次,合格率为97.5%;腌腊制品37批次,合格33批次,合格率为89.2%。葡萄酒79批次,合格68批次,合格率为86.0%;白酒120批次,合格111批次,合格率为92.5%。
近四成食用菌水分超标
监测结果显示,多达13批次的食用菌干制品水分超标,占全部受检食用菌的37%。检测机构专家表示,如果食用菌的水分含量高,会降低产品质量,缩短其保质期,而且在储藏过程中容易霉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若消费者不慎食用了变质食用菌干制品,可能会引起中毒,对人体造成伤害。
部分酒类产品酒精度不达标
酒精度不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白酒方面,12批次酒精度不达标的产品中,9批次为白酒。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葡萄原料或白酒原酒质量太差,葡萄酒、白酒发酵或酿制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或产品质量控制不当、产品出厂时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所致。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原料投入而多加水,甚至用劣质食用酒精进行勾兑,以次充好。据介绍,葡萄酒的酒精度太低会影响其保质期,白酒则会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部分产品违规使用添加剂
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葡萄酒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有明确规定。发酵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作为甜味剂,不得添加人工合成色素苋菜红,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允许限量添加。此次监测显示,共有11批次产品违规使用甜味剂、超量使用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据检测机构专家解释,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纳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摄入过量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等危害更明显。
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被用来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以延长食品保质期。长期食用含过量防腐剂的食品会破坏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严重时危害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导致人体肠胃功能、血液酸碱度失调。
监测还发现,有9批次酒类产品及糖果人工色素含量超标。据介绍,人工合成色素从煤焦油中提取,或以芳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
消费者如果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这些色素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长期摄入容易致癌,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具有较大危害。如果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合成过程把关不严,还会造成砷、汞、苯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对人体伤害更大。
酒类企业普遍不重视标签
食品生产企业不重视标签,是此次监测中暴露出来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葡萄酒、白酒生产企业普遍不重视标签。在199批次受检酒类产品中,有40批次葡萄酒、44批次白酒产品的标签标注不规范。市工商局表示,这显示生产企业对酒类产品标签标准的规定理解不到位,为了使企业尽快规范标签标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该部门已向相关生产企业发出警示。
少数酒类产品酸价不达标
检测中,共发现有5批次酒类产品的酸价不达标。据了解,酸价、过氧化值是衡量含油脂食品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卫生指标,油脂的酸败使得油脂分解产生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化合物,这不仅使食品的色、香、味发生改变,而且酸败的氧化产物如醛、酮等还具有一定毒性,能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危害身体健康。可见,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不宜销售,更不适合食用。
此外,监测还发现少数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及干浸出物不达标。专家表示,前者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但消费者如果食用二氧化硫超标的食品,易出现头晕、呕吐、恶心、腹泻、全身乏力、胃黏膜损伤等症状,严重时会伤害肝、肾等脏器,引起急性中毒;后者是葡萄酒中除总糖以外的可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在合理范围内含量愈高酒的口味愈醇厚,因此是体现酒质优劣、判断葡萄酒是否掺假的重要标志,该指标不达标会直接影响葡萄酒的醇厚感。
为确保市民消费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工商局已采取积极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清查行动,将存在以上质量问题的不合格食品清出市场,并依法对有关经营单位进行处理。该部门告诫经营单位,对经监测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采取有效措施告知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