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消费者向伊利索赔25万的背后 作者:蒋格伟
“要是伊利公司再没有反应,我就要打着横幅去街上游行,让所有的老百姓认清伊利公司的真面目!”杨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的孩子因为喝伊利奶粉而患上了泌尿系统结石,2个多月了病情至今没有好转,医院甚至劝杨先生带孩子转院,而伊利公司却没有给他任何明确的答复。
一怒之下,杨先生誓言要向伊利公司索赔25万。
索赔路 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后,杨先生一家带着孩子前往浏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医院的检测报告让杨先生一家傻了眼:三聚氰胺所致的泌尿系统结石!“小小的孩子一出生就遭受了这样的折磨,我们家长心都碎了!”杨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一出生就以伊利婴儿配方奶粉为主食。 从此,杨先生7个月大的孩子开始接受治疗。可两个月过去了,孩子的结石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长大了。医院告诉杨先生:如果再治不好,就只能带孩子回家另外寻找治疗方法。“听到孩子在医院病房里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心就像刀绞一样的痛!”黎女士每次谈及孩子的病情后都会低头沉默一会儿。
为了给孩子讨个说法,杨先生跟伊利公司开始了近2个月的接洽过程。08年11月27日,杨先生和伊利公司取得了联系。随后,伊利公司浏阳销售代表杨先生11月29日到医院看望孩子。杨先生在了解情况后简短地安慰了杨先生一家,并声称将把此事反映到总公司。“他说伊利公司在两天左右就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几天后得不到伊利公司方面的任何回音的杨先生把孩子的情况整理成文并传真给了伊利公司的执行总裁张剑秋,但仍如石沉大海。
一个星期之后,伊利公司的浏阳总代理商李先生和杨先生一家取得了联系。杨先生说,“电话里他问我们需要怎么赔,只要我们不开天价,就可以坐下来慢慢谈,还说会再和我们联系!”可事到如今,杨先生还是没有等到伊利公司对他们的说法。
“开价25万,10万保底” “我去医院看望小孩问他们有什么赔偿要求,孩子的母亲黎女士说要我们公司赔偿25万!”为了进一步了解真相,记者试图拨通了曾经前往浏阳市人民医院看望小孩的销售代表的电话。电话的那一头,销售代表杨先生坦言,消费者家长向伊利公司所提出的25万赔偿金太过夸张。
当记者找到杨先生一家求证此事时,杨先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身体上的伤害很容易痊愈,但精神上的伤害却要诚意去慰藉。小孩一出生就遭受了这样的折磨,一家人为此甚至把工作都搁到了一边,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多少钱都赔偿不了的。”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杨先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出了真心话:“说是说要赔25万,但是企业肯定不会我们要多少就赔多少。其实我们家心里想着能赔10万块钱就算保底了。”
企业:“我们会对消费者负责” “三鹿奶粉”事件后,为了挽回消费者信任,来自伊利、蒙牛、光明等21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负责人9月20日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质量安全承诺书,集体对社会承诺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饮用过检出三聚氰胺奶制品的消费者,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赔偿,并会对消费者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承诺书中表示,对饮用过检出三聚氰胺奶制品的消费者,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赔偿,并会对消费者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
此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日前透露,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责任企业愿意向患儿主动赔偿,对近约30万名确诊的“结石宝宝”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22家责任企业将共同出资建立了医疗赔偿基金,患儿今后一旦出现相关后遗症,发生的医疗费由该基金给予报销。
然而,在记者与伊利公司接洽的过程中,公司方始终以“我们也在等公司的处理结果,个人不方便代表公司发表任何言论”或是“这方面事情由公司的公共事务部处理,我们只能按程序转达到公共事务部”等原因拒绝接受采访,长沙地区某负责人所承诺的“会有公司负责人跟你们联系”也迟迟没有音讯。
截止到发稿时止,记者也没有接到任何关于伊利公司的答复。
25万是天价索赔吗? 据伊利公司长沙地区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经理透露,其实这件事情公司上下都已经知道了,并不是不积极和消费者协商解决,而是25万赔偿让公司接受不了。“个人认为是消费者在无理取闹。伊利公司曾派人跟消费者家长协商,但他并不接受。给我们的感觉是不赔25万就要搞臭伊利。”
而对于“25万赔偿是否合理”这一问题,杨先生表示自己要求一点都不过分,为了孩子看病,他和他妻子几乎把工作都停了。“手头上原本在苏州的生意都因为这件事而搁置了,一下子损失了近十万,父母家人也都心急如焚。我觉得赔偿是展示企业诚意的重要砝码,并不是多少钱的问题!”他表示,虽然孩子在医院的治疗不花钱,可是大人吃住都要花钱,这些损失伊利一定要赔偿。
记者了解到,“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卫生部明确表示,3岁以下、有“问题奶粉”接触史、出现泌尿系统症状的患儿,可以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如确诊为因食用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可获免费治疗。也就是说,杨先生的孩子在浏阳市人民医院所接受的治疗是免费的。
倍受争议的“结石宝宝”赔偿标准 日前,就问题奶粉引发的“结石宝宝”赔偿标准出炉,赔偿现金分为企业赔偿和政府补偿两部分,其中原计划政府补偿标准是:“结石宝宝”死亡病例补偿20万元,重症病例补偿3万元,普通症状补偿2000元。此外,问题奶粉事件22家责任企业将出资2亿元建立医疗赔偿基金。交给中国人寿为所有患儿买商业保险,这份保险将一直保障患儿到18岁。如果2亿元不够用于赔付,国家将兜底。
受害者亲属团的法律援助律师许志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赔偿标准是不合理的。他认为,这个赔偿标准太低,而且没有受害者的参与制定,这是不公正的。“我们在去年10月就曾提出过一个赔偿方案。比如说最低的受害者获赔1万多元的赔偿金,这是我们调查到大家能够接受的最低标准。我们建议的赔偿原则是根据受害者的病情轻重分为8类。包括,死亡患儿、重症患儿(比如肾衰竭)等等,根据病情轻重列出赔偿标准。但是现在看起来政府提供的赔偿标准实在太低。最低的赔偿只有2000元钱。患儿看病住院,再有家属耽误几个月的工作,只得到2000元钱的赔偿显然是不公平的。”
同时,有网友指出,直接出台结果使公众丧失过程中的知情权,以重症病例补偿3万元的标准来说,公众丧失了对于该标准的参与权,补偿3万元出台的过程中缺乏博弈,结果公布后,哪怕标准再高,公民的知情权也是被剥夺的。重塑奶业形象必须保障在赔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体会到企业的诚意,使之重拾消费的信心。
30万结石宝宝维权路在何方? 虽然问题奶粉的赔偿标准日前已初步出炉,但对于具体的赔偿问题和今后的治疗,“结石宝宝”的家长们却仍然很迷茫。
有资深法律人士担忧,国家法律对类似事件有相关法律解释和规定,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因奶粉事件而发生诉讼的案例,而且在取证上有一定难度,赔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赔偿一方面是要保证“结石宝宝”当下的治疗,另一方面是孩子将来持续观察和治疗的费用,以及整个家庭在此事件中遭受的终生精神痛苦,这些因素导致一次性赔偿的数额难以计算。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的案例,患儿家庭目前治疗花费平均在4万左右,这意味着一次性赔偿仅仅能保证他们当前的治疗,对于家长们担忧的未来可能发生的病情反复或恶化,这些赔偿显然杯水车薪。
另一个难点是,即使法院受理了受害者的诉讼请求,受害者在举证上也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参与三聚氰胺事故赔偿的律师表示,在没有发布任何医学权威对三聚氰胺病理说明的情况下,受害者较难提供肾结石与奶制品企业特定产品之间一对一的证据关系,尤其是很多孩子是吃了一系列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后造成的结石,这意味着,在整个环节中将很难证明各个乳品企业相应的责任。
部分法律人士表示,诉讼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手段,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门基金会救助受害者将避免大规模诉讼带来的社会成本和动荡,或许会是化解奶粉危机的最好办法。然而,在今后的治疗康复道路上,结石宝宝们还将遇到各种具体的问题,如果不出台一个更加贴近民心的方案,这条维权之路将会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