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食品添加剂问题颇受关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天竹研究员昨天就消费者关心的食品添加剂问题作了解答。
食品中不使用添加剂会怎么样呢?王天竹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能在货架上保存?酱油还没拿回家就已经长霉了。蒸馒头也要加添加剂,发酵会产生酸,然后加小苏打去中和酸味,小苏打也是添加剂。没有添加剂,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肯定没有了;如果不允许添加色素,那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肯定也不是现在的颜色。必须指出的是,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添加剂。食品一出事,就说是添加剂的事,不少媒体又没有正面宣传添加剂的作用,添加剂一直在“背黑锅”。
目前我国国内添加剂评审和国外没有区别,大家都遵循同一个原则。王天竹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倡导风险评估。实验后根据物质本身的结构、人和动物本身种属的差异,给出阈值,即每日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量。这跟药学的毒理实验差不多,但又有区别。药学研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是允许有不良反应的,但食品最强调的是安全,因为我们要终身使用。国际上做出阈值后,其他地方一般都遵循这个数据。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中国人膳食结构有自己的特点,沿用发达国家标准的做法是否科学这一问题,王天竹说,一种物质要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对人体有毒;二是剂量反应关系,即要有一定剂量之后才会产生这样的作用;三是要有适当的途径,相应的靶器官,比如,口服有毒的物质,经皮肤可能就不会有毒性。欧美人主要吃的是动物性食品,中国人较多的吃植物性食品。吃得多肯定对某些物质限制就严。
我国的标准很保守,而且通常使用的量都比国外的要低。在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上,我国是60个单位,加拿大是150,美国是不限量。同时,我国还规定,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添加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