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耳聋给儿童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障碍,而且还有心理方面的影响。如果这类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将意味着儿童终身生活在寂静无声的世界里,家长要警惕儿童用药安全。
还记得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为广大观众带来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吗?在春晚的舞台上,21个平均年龄仅有21岁的舞蹈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
而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带给人们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本身的华美,更在于参加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这个21名聋哑演员中,有18位演员是因为药物致聋。
据介绍,这18位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在两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姜馨田曾向媒体坦露:自己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曾发高烧39℃多,妈妈带去医院打针,结果因为对药物过敏导致了耳聋。
警惕儿童用药安全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750个婴幼儿中,就有1个患有不同程度的耳聋,而在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药物中毒所致。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占12.97%,药物中毒占11.92%;家庭遗传占9.08%,发育畸形占6.95%,妊娠期疾病占2.8%。其中药物中毒致聋的几率上升最快。
而药物致聋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社会问题:儿童安全用药问题。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中国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药物致聋不过是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冰山一角。
悲剧后的思考
时至今日,如何合理使用儿童药品、如何评估和管理儿童药品的安全问题、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针对药品安全,特别是儿童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已经采取了一整套法规和措施来保障已上市药品的安全,并更为关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管的法规与监测体系。
然而,国家在制度上的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用药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用药意识才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根据《首都医药》调查显示,100%的调查者有不良用药习惯,其中抗生素的滥用最为显著,随意服用者高达81.54%。
其实,避免用药事故的方法有很多。像国外流行的基因检测方式,就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每个人适合用什么药、不适合用哪些药、用哪些药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使受检测者能够在生病后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对于儿童来说,基因检测就更能避免像“千手观音”那样的悲剧发生。像美国的DNA direct、23andme、Navigenics,中国的iDNA网(益基生物科技)等专业机构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检测服务。
另外,专家还提醒,老百姓更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用药常识,比如:
要注意药品的保质期,过期药品应停止服用;
药品开封后,应注意防潮,储存在相对干燥的地方;
服药请以温开水配服:不论中、西药品,最好搭配温开水服用,不宜喝茶、牛奶、咖啡或可乐等饮料,因为它们中的某些成分会与药品中的生物碱结合,产生沉淀物,影响药品的吸收;
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比如,如果平时您喜好辛辣的食物,服用某种药品药期间可能要少吃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