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为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原产印度和爪哇,约在汉朝时引入我国。白扁豆干燥种子为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8~12毫米,宽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黄白色。我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广东、广西、辽宁等地也有出产。白扁豆因产地不同,名称也各异,如扁豆、蛾眉
豆、羊眼豆、茶豆、藤豆、树豆、小刀豆、南豆、膨皮豆、沿篱豆、南扁豆等。选购时,白扁豆以平滑有光泽、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嚼之有豆腥气、颗粒饱满、色白者为佳。
据测定,白扁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还含有蔗糖、棉子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物质。白扁豆营养丰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如梁代陶弘景称“其荚蒸食甚美”,明朝李时珍也曾说:“嫩时可充蔬食菜料,老则收子煮食。”
祖国医学认为,白扁豆性平,味甘。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胃下气、补虚止泻。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胎动不安、酒醉呕吐等病症。《本草纲目》记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中医认为,白扁豆入脾胃二经,可用于防治脾虚湿停,体倦乏力,饮食日减,久泄不止及脾虚导致的妇人带下过多等症。
现代医学实验发现,白扁豆对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证实了白扁豆的健脾止泻功能。白扁豆尚有消暑和中的作用。《药性辨疑》记载:“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蠲脓血,消水湿,治热泄。”对于夏秋季节易中暑的老年人,不但能防暑避暑,而且对于夏令暑湿内侵、饮食失调、脾胃失和而导致的呕吐、泄泻、痢疾、食欲不振、软弱无力、感冒等均有明显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凡患疟疾、寒热病者忌服。
现介绍几则民间食疗验方供读者试用:
● 白扁豆100克,用淘米水浸泡后,去皮加红糖30克,山药50克,煮熟服用。一日2次。功能健脾化湿止带。适用于脾虚有湿、赤白带下。
● 白扁豆250克,白糖100克,葡萄干、山楂糕各15克,糖桂花少许。白扁豆用淘米水浸泡去皮,加水煮酥,再加白糖煮化,撒上山楂糕、葡萄干、糖桂花即成。空腹食用,一日分3次食完。功能健脾化湿、消暑和中。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妇女白带多等。
● 白扁豆100克,水煎煮,连汤带豆同服。功能固胎止带。适用于妇女带下、胎动不安、呕逆等。
● 白扁豆60克,洗净,煮汁,一日2~3次分服。功能健脾止泻。适用于急性肠胃炎。
● 白扁豆60克,粳米150克,同煮熬粥。每日早晚分服。功能补益脾胃,和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慢性久泻、乏力倦怠、口干欲饮等。
● 白扁豆50克,莲子5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至熟烂,放白糖调味。一日分1~2次,代点心食用。功能清热祛暑,滋补健身。适用于产后或病后体弱。
● 白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芯少许。将诸药加入适量清水中,用文火慢煮,以豆熟烂为度。一日1次,空腹食用。功能清暑祛湿。适用于夏季暑湿导致的发热恶寒、泄泻呕吐、食欲不振等。
● 白扁豆100克,炒熟研细末,米汤送服,一日3次,每次6克。功能健脾利水解毒。适用于赤白带下、久泄、暑泄、水肿以及轻度食物中毒。
● 白扁豆15克,红枣12克,水煎服,连服3~5天。功能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 白扁豆100克,炒薏苡仁50克。先将白扁豆晒干与薏苡仁同研为细粉,烘干或晒干后瓶装备用。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5克,温开水送服。功能益气健脾,利湿止泻。适用于老人脾虚,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