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补钙”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中,钙制剂以保健品的身份被广泛推销。甚至有“每个人都缺钙,应全民补钙!”的言论。大量的广告充斥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甚至一些医药专业人士都认为自己应该补充一些钙剂。
尽管有些钙制剂未列为药物管理,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钙制剂在性质上都应该属于药物,而不是有益无害的补品。钙剂有其毒副作用,不宜滥用。人体血钙正常浓度为2.25~2.75 mmol/l。血浆中钙离子水平调节是非常精确的,主要是由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来完成。大量补充的钙剂若被吸收,致体内钙离子浓度过高会有危害。
滥用钙剂有哪些危害
钙在心脏电生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钙离子在人体内的浓度变化会对人体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红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会降低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及红细胞的寿命。血液的黏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和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降低,使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就增加了血黏度,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钙离子浓度升高会增加心输出量,使血压升高,还会产生钙斑、结石,乃至肾损害。
近年来对痴呆症的病因学研究表明,钙稳态失调,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当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持续升高,并存在自由基时,会出现恶性前馈(worseningfeed-forward)循环,即钙离子加速自由基的形成。反过来,自由基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堆积。自由基增多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病理生化基础。因而,临床上将钙拮抗剂尼莫地平等用于早老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的痴呆,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记忆性障碍,取得了较好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能使细胞内的“活性氧”类物质增加,导致体内脂质过氧化,这也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姜黄素作为钙离子通道抑制剂用于糖尿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有较好疗效。此外,钙阻滞剂类降压药的使用还有助于减少中风的危险。
钙与骨健康的关系
在营养学里早有研究证明,吃高钙食物和低钙食物者,其钙摄入量和骨质损失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老年人骨骼中有机质减少,无机成分增多,这是老年人骨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补钙就是补充无机成分,这样看也不利于骨骼健康。所以新的防治骨质疏松的理念是注重骨质量,而不是骨密度。who对骨质疏松症的新定义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实际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而不再是仅指骨密度。临床研究也证明一些骨量很低的人并不发生骨折。因此,新的骨质疏松治疗是以骨折发生率降低,改善骨质量,修复微损伤,优化骨骼结构,并能肯定地降低骨折发生率为目标,不是简单地以骨密度为依据。
钙制剂加维生素d更该视为药品
在人类自然来源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钙,但食物中约有70%~80%的钙不被吸收,主要是以不溶性的钙盐形式存在,随粪便排出体外。钙的利用关键在于吸收问题。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很多,人体钙的需要量对钙的吸收有很大影响。明确说,人体需要量增大,钙的吸收量就增加。其他因素,如维生素d、乳糖对钙的吸收都有促进作用,膳食中的蛋白质充足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
国际上关于钙与骨健康的研究表明,钙剂与维生素d一起服用时,才能被吸收,且在有限的研究对象中骨密度有所增加。而维生素d是不宜随意服用的。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物质,盲目补充会造成蓄积性中毒。维生素d过多会导致骨骼中钙动员增强,伴有高钙血,在肾脏和血管壁上有异位钙沉着,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肾功能不全。因此如果在钙制剂中加了维生素d,笔者认为更应严格地按药物管理,不应将其视为保健品。在许多发达国家,为避免对大众的误导,只有药品与食品,保健品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