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关注、政府着力解决的一大民生问题,各级政府也不断推出举措来根治这一顽疾。作为医院的补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广,离居民区近,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理应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记者近日在昆明市走访调查发现,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患者屈指可数,病床上几天没有一个病人。与冷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比,昆华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一些大医院却人满为患。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好大夫太少”,百姓缺乏信任感。据农工民主党昆明市委2009年底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昆明市有25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只有60位全科医师,很多没职称、没学历的医务人员在从业。
冷清的社区卫生院
1月19日,记者来到昆华医院,大门口车水马龙,前来看病的人群挤满了整个大厅,门诊部前排起了长队,一位在此排队挂号的李先生因为胃不舒服,排队近一个小时了。
“孩子出生到现在,还没有带他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过病,我们看病也基本上没去过,只带孩子去打过几次预防针。”市民郭先生带着8岁的儿子在昆华医院排队候诊,尽管已经等了近一个小时,但郭先生依然表现得很有耐心。“虽然在此看病要浪费很长时间,而且费用多,但我们放心,因为这里的医生都很有经验。”
谈到目前大医院排长队看病,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庭冷落的现状时,在昆明一家三级医院工作的王医生表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小,医生业务水平有限,技术力量和硬件设施不完备;其次是距离优势不明显,二环以内的居民距离大医院比较近,加上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因此纷纷涌向大医院。”
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放心的主要原因是那里的医生资质不够或经验不足,具备高级职称的医生很少。
昆明莲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瞿姓负责人介绍:“我们也开展了B超、心电图等治疗项目,但惟一一个负责操作这些仪器的医生学习去了,要两年后才回来,因此,涉及到一些需要仪器辅助诊断的患者,就只能到上一级医院了。”
位于盘龙区鼓楼街道办事处的灵光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记者几次前往采访,但该站都大门紧闭。据鼓楼街道办事处行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灵光站的负责人前段时间辞职后便停止了营业。“那里只有一个医生负责,他辞职后,卫生服务站里没人了,只好关门。”
人员缺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三层楼,多个科室,却只有4名医生。记者两次前往采访时,都只有二楼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看病,里面的8张病床上没有一个病人,康复室、急诊室等病房中甚至连张病床都没有。该中心负责人马主任说:“国家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了B超、心电图等设备,可人太少了,工作开展很困难。”
很难留住人才
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比,莲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好的多,该中心共有10位医生,6个护士,其中有3个主任医师是退休返聘的老中医。“我们这里的医师力量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算是很强的了,但科室是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设置的,现在不光是仪器检测科室缺人,其他科室也缺人。”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如果他们要招人却不容易。“我们不是独立机构,进人要看主办单位是否给编制,否则就算招进人才,无编制的外聘人员也无法稳定,流动性很大。”
“和我们相比起来,乡镇卫生医院的提升就比较快,他们有独立的编制,可以根据业务拓展情况自主增加医务人员,政府的投入也比较大。我们社区卫生机构自身盈利非常少,收入主要靠政府按辖区人口进行补偿,我们这里是年人均按8元补偿,而上海是80元。”一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说。
针对政府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编制、待遇偏低、人员队伍不稳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任用、职称晋升、待遇、在居民中的影响较小等问题,昆明市卫生局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