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直以来,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上百亿欧元,占世界植物药市场份额40%以上,我国国粹之一的中药在欧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中药企业在欧盟痛失合法身份
但从2004年3月起,欧盟一份《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令》为那些曾以食品、保健品、甚至农副土特产品名义进口的所有草药设立一个“七年之限”,想继续留在欧盟市场的企业必须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注册标准。
令人遗憾的是,3月31日刚刚过去,但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完成注册,这也意味着坐失7年过渡期,中国中医药可能面临着在欧盟市场退市的风险。7年的时间并不算短,却依旧没能让中药在欧盟实现“零的突破”,这一结果不仅出乎意料,更让人痛心。
中国中医药是否真的会从欧盟退市?如此结果又为中药进军国际市场带来何种启示?
从2004年到2011年,欧盟境内中医诊所和中药销售的生意照做,7年来却没有一家中药企业主动递交注册申请,期限来临之际,最着急的是那些诊所的经营者和在欧盟依赖中医治疗的患者。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周小明说:还有一些存货吧,用完以后就粮尽弹绝了,你要进口中药是非法的。中医在英国来说,还是认同程度比较高的,在西医治不了,治不好,治坏了的病他们就到中医这边来,而且确实是有一些独特的疗效。中医在这边还是比较热门的,英国有1000多家的中医诊所,也是当地华人第二大产业。
昂贵的中介费用让企业不堪重负
现在在欧洲的中国中医药从业人员有10万人左右,按照规定,如果中药注册不成功,那这些人员将因无药可用而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甚至失业。而对于那些错过了7年期限的中药企业来说,如果以后再想给旗下的药品申请合法身份,将面临成本暴涨百倍的困境。中药企业为什么放弃核发准入的机会呢?同仁堂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郭桂芹表示,主要是申请注册的费用太高了,尤其是昂贵的中介费用让他们不堪重负。
郭桂芹说:我们现在刚刚把一个荷兰的中介公司请过来,请过来之后他们给我们报价说,曝光品种的费用是27万欧元。后来我们说,你要这么弄的话我们就不做了,这个太离谱了。这里面有几大块费用,有咨询费、材料整理费、翻译费;在欧盟注册需要由在欧盟国家注册的公司来递交资料和作为资质证持有人,所以还有一个相当于委托费,在那进行管理,加在一块是27万欧元,他们收费都按小时收。
企业所说的申请费用高是一个方面,另外一项申请标准还包括,药品在欧盟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虽然中药早在1995年之前就进入了欧盟市场。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中药企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忽视了药品销售的往来记录。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这些早为欧盟群众所熟悉和欢迎的药品,因为没有保存资料凭证,即使连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也难以提供在欧盟各国市场具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明。不熟悉国际市场的企业希望在这方面国家能伸出援手。
要进入欧盟须在国际标准上下工夫
对于出口欧盟有些心灰意冷的中药企业,中国商务部旗下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做出了回应。
刘张林说:几十个中药品种一次性注册的话费用肯定是比较高,我们也一直就参与欧盟传统药立法,中期有一个评议我们也提出了意见,进入欧盟市场的话,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寄希望他们把过渡期延长到2019年。
按照刘会长的说法,虽然2011年的期限已过,但中国仍在集体争取更为宽松的时间以便继续申请,但是审批的标准不会降低。如果现状不改变,即便再有一个7年,企业仍难保持申请的积极性。
对此,刘张林说:现在也算是一个观望的态度吧。因为费用太大了,而且欧盟市场对中成药认可的程度和百姓的认知程度并不太高。还有一个可能,即使注册进去了也还有一个市场拓展期,投入后要形成回报,我觉得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很多企业很难动,很难往前做,因此我觉得应再呼吁国家要赶快启动一些政策。
虽然中药在东南亚市场成绩斐然,但中药材、中药饮片,经常被挡在欧盟等海外市场的大门之外。反观韩国、日本,仅一个高丽参出口创造的产值就超过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总额。中药出口欧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长远看,中药产业要想真正走出国门,传统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方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在下一个7年之限到来前,中药企业会顺利通过欧盟的考试吗?这可能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