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站虽然有一定的卫生安全风险,但是不等于就一定会传染疾病,关键在于血浆站内部的制度管理和政府职能部门监管。
贵州省卫生厅日前调整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从8月1日开始,全省20个单采血浆站削减为4个,关闭16家血浆站。作为供血大省,贵州此举引发血荒忧虑,一些重要血液制品将更加紧缺。
不可否认,一个省份集中存在大量血浆站,尤其是大量血浆站是由血液制品企业建立,确实存在很严重的卫生安全风险。从维护老百姓健康安全角度出发,关闭大量血浆站不失为一种做法。然而,关闭了血浆站,不等于就一定能够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相反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血浆站虽然有一定的卫生安全风险,但是不等于就一定会传染疾病,关键在于血浆站内部的制度管理和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实际上只要政府职能部门对血浆站履行职责,加强监管,不放松监管,只要血浆站严格按照规定采浆,血浆站就不会出现失控现象。
实际上,即使血浆站关闭了,卫生安全风险依旧存在,职能部门可能更难监管。血液制品企业需要血浆站提供血浆,合法、正规的血浆站关闭后,面临血荒,血液制品的经济效益将更高,在经济利益刺激下,血浆站很有可能铤而走险,转入地下,成为黑血浆站,继续采浆。政府对其监管难度要比以前大的多。
笔者认为,面对血浆站的卫生风险,政府部门应当自觉加强对血浆站的规范管理,而不是一刀切的关闭大量血浆站。从这个角度说,关闭血浆站其实是政府职能部门企图摆脱监管责任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