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企业与市场界人士寄予厚望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胃病疫苗)已于4月13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16日,岳阳兴长公布了这一消息。历时9年打造的一剂胃药只待出炉。
有消息称相关新闻发布将于近期举行。不过没有得到公司方的证实。
也正是“胃病疫苗”概念的支撑,岳阳兴长的股票,曾出现多次大的行情。自2008年11月7日岳阳兴长股价以7.32元见底以来持续反弹,截至4月20日,其收盘价是25.75元。
况且,岳阳兴长股权置换改革,股权对价的很大一部分靠的是“胃病疫苗”概念。
历时9年的胃药
据悉,这个呼之欲出的胃病疫苗,全称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属于“人幽门螺杆菌双价亚单位分子内佐剂疫苗”。如果研制成功,将是世界上首例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口服防护疫苗。
2000年,岳阳兴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及重庆市阳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康卫)(岳阳兴长以现金出资233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7.63%),合作研究国家Ⅰ类新药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其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表明,该药总保护率为72.10%。新药申报材料于2007年4月25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有报道曾评价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疫苗,标志着我国原创性疫苗研究的科技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市场饱含期待
有分析人士认为,该疫苗市场前景广阔,将为岳阳兴长带来良好收益。安信证券预计,其潜在的疫苗需求量可达5亿人份,其最终的市场每年达到50亿元左右。由于该疫苗是预防性疫苗,其未来市场将主要由各省市疾控中心来做,其费用相对于药品走医院要低,但其净利润率能够达到20%左右。则在乐观情况下,该疫苗给公司的利润贡献能够达到10亿元左右。
正是由于这一疫苗的潜在市场前景,从2006年三季度开始,王亚伟的华夏大盘首次出现在岳阳兴长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当时的持股数量为300万股。此后,直到2007年年底,王亚伟以每季度平均接近100万股的速度增持岳阳兴长,2007年底,华夏大盘持股达峰值766.40万股。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其他基金跟风进入岳阳兴长,但在2008年第一季度过后,华夏大盘又一次成为了“孤独的守望者”,同时华夏大盘的持股数量也下降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的447.58万股。
出人意料的是,王亚伟守候三年,在获得新药证之前隐退。据华夏大盘年报,一直青睐有加的岳阳兴长赫然退出华夏大盘前10大重仓股,由曾经的排名第一沦为排在华夏大盘持仓股的第25位。是炒概念还是对新药证书获批与产业化没信心?
产业化难题
岳阳兴长是一家化工生产企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是中石化集团的孙公司,盈利能力一般。
公司也设想主营从石化转向医药,并早就实施了胃病疫苗产业化安排。
2007年8月28日,岳阳兴长公告说,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康卫与重庆市北碚区政府于当月24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签署了《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项目投资框架性协议书》及《补充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胃病疫苗。
据协议,北碚区政府将重庆市北碚区同兴工业园区的500亩工业用土地,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给重庆康卫,用于“胃病疫苗”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同时,北碚区政府承诺尽快将工业用地进行“七通一平”后交给重庆康卫开始进行基本建设。北碚区政府给予重庆康卫不低于人民币665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开发补助;而重庆康卫第一期拟总投资2亿元,在北碚区建设“胃病疫苗”生产基地。在北碚区政府将“七通一平”的工业用地交给重庆康卫后,开始进行基本建设,24个月建成投产。
岳阳兴长表示,框架协议的签署旨在推进胃病疫苗的产业化进程,以便在获得新药证书后能够尽快组织生产,及时产生效益。
然而,此后不见进展,倒是有合作方之间不和的消息传出。有传言称,由于某些强势利益方也想取得对该疫苗的控制权而导致了产业化的进展缓慢。
有业内人士认为,但是如果产业化不能实施的话,新药证书就算拿到也无济于事。16日的公告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并不等同于疫苗即可投入生产、产生效益。
20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致电董秘谭人杰。他表示,权属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产业化进程迟缓,目前正在协调之中。
对于该疫苗产业化方案可能在月底年报前后见分晓的说法,谭人杰要求记者关注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