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并热潮席卷大型制药公司的同时,一些经营窘迫的小型制药公司却为另一种金融风潮抓狂——投资者要求这些落魄者关门大吉,并交出所有剩余的现金。
正当制药巨头之间合并热潮叠起之时,另一端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以来,不少手中仍有现金的公司,股价跌破手中现金价值。这些公司究竟该继续往前走,还是保留现金做别的事?目前企业家和投资者有不同的想法。投资者要求部分处于痛苦挣扎中的小公司关门,交出所剩余的资金,不希望把最后这部分钱浪费在看不到希望的风险项目中。”
投资者失去耐心
位于加州Alameda市的Avigen公司就遭遇了这种状况。
此前,其一只最有前途的药物在去年10月份未能通过临床试验。之后,Avigen公司表示,将会采取生物科技公司在类似情况下所采取的一贯做法,继续推进其研发线中的下一只产品。然而,Avigen公司最大股东生物科技价值基金(BVF)却喝令公司停止一切研发活动,立即进行清算,并将剩余现金返还给股东们。
过去一年来,生物科技行业至少发生了8起类似的案例,对于没有取得成功的生物科技公司,焦虑的投资者试图阻止其寻找下一个“重磅炸弹”药物,并与企业管理层争夺公司的控制权。而目前这种投资者逼迫企业关门的做法,将会产生严重的冲突,到头来双方都难成为赢家。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投资生物科技行业一直非常耐心。生物科技公司在实现赢利之前(如果它们最终能够赢利的话),可能要耗费十几年的时光,并吞噬成千上万美元的风险资本或股东们提供的资金。但是现在,随着现金的匮乏、信贷紧缩以及默沙东等大型制药企业有意开展自己的生物科技业务,苦苦挣扎中的创业公司或许再也无法获得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投资机会。由此,本来指望通过第二、三轮融资的创业型生物技术企业将失去后续的资金支持,这也意味着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Avigen公司首席执行官Kenneth Chahine说:“我们仿佛回到了1987年,遇到了《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中所描述的情景。我听到了有关股东权利的那种争论,这种情况根本就是在抢钱。”
但是,对投资者而言,能拿回一点现金也算是很大的安慰了,生物医药的长期投资者目前也是进退两难,手中资金很紧,必须套现收回部分资金才能维持自己运营和支持的旗下公司。
现金争夺大战
股票市场的崩溃使得众多生物科技公司的价值低于其所拥有的现金,现金争夺战在近几个月内变得更加普遍。如果生物科技公司清算自己,投资者就可立即拿到自己的一部分投资,即使其中的一部分现金将用于公司的关闭。
在这场争夺战上,已经有投资者获得了胜利。比如,受到对冲基金RA Capital Management施加的压力,西雅图医疗器械生产商Northstar神经科学公司不得不进行清算,公司股东将获得每股约1.90~2.10美元的现金。去年11月份,由于该公司研发的中风治疗药物失败,公司股价一度下跌到了90美分。目前Northstar公司的收盘价维持在1.90美元的水平上。
另外一家公司Trimeris仅拥有艾滋病治疗药物Fuzeon一只产品,在与新的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败下阵来后,于去年停止了一切研发工作,并向其股东偿还了5500万美元资金(或每股2.50美元)。虽然该公司还在继续开展经营业务,但仅雇佣了几名工作人员。
由于股东的反对,VaxGen和NitroMed这两家公司取消了反向并购计划。在反向并购中,一家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实际上就是将其现金和库存转让给发展前景可能更看好的私营公司。
相对来说,Gilead科学公司就幸运得多。过去15年来,该公司共花费了4.5亿美元资金,并放弃了原先开发的技术,直到成为一家赢利的企业。
而有些公司更换产品、苦苦挣扎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却没有获得成功。Penwest制药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次次失望之后,该公司大股东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了。
“Penwest公司的历史就是在推进一系列失败的开发计划。”
Penwest公司的一个投资人Perceptive顾问公司如是评价。Perceptive要求Penwest停止所有的研发活动,成为一家虚拟公司,只从它获得成功的一只药物中收取授权使用费。
投机分子充斥
有些投资者认为,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如此紧缩,一些“行尸走肉式”的公司应该被埋葬,从而为那些更具活力的公司省出更多的资金。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运转良好的公司正被那些负债累累的公司捆住了手脚。
在有些情况下,要求退钱的投资者并不是长期遭受折磨的投资者,而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只在股票价格崩溃之后买入股票,希望能尽快发上一笔横财。
比如,累计持有Vanda制药公司14.9%股份的Tang Capital Partners,在美国FDA于去年7月份拒绝批准Vanda公司开发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后,施压Vanda公司,要求它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向股东返还现金。Vanda公司的股价现在仅为80美分,远远低于其截至去年12月31日持有的每股1.74美元的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