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阵阵质疑声中“风雨飘摇”的吉林制药,应监管部门要求进行管理制度上的整改,而其经营困境并未“拨云见日”。卖壳还是做强主业?其未来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吉林制药今日“一口气”公布了《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年度报告》等12份公告。
其中,《关于中国证监会吉林证监局2009年现场检查意见的整改报告》透露了公司章程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权限未规定最高限额,授权不明晰;相关事项未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运作不规范;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根据检查意见,公司制作了整改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从同时公布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可知,公司董事会计划在明年6月30日前,由董事会根据公司需要,自行决定向银行申请贷款,单笔贷款不超过3000万元,贷款总额累计不超过2亿元。
但是,根据吉林制药2008年年报,其资产负债率约为93.14%,未来14个月可能产生的借贷将使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事实上,截至2008年底,吉林制药净资产仅约2424万元,全年净利润仅约332万元。此外,2005至2007年三年数据显示,吉林制药主营收入一直徘徊在1亿元左右,三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2亿元、-3581万元、1878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从吉林制药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看,未来的2亿元借款目的值得深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董事会借贷提议需要2008年度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决定暂不召开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时间及相关事宜另行通知。这一提案获得董事会全票通过。
纵观吉林制药登陆A股市场的历史,曾有着多次“重组”。最近的一次为滨地钾肥欲借其壳上市,最终因项目审批纰漏等问题告吹。吉林制药是继续走卖壳的老路还是做大做强主业的路,这可能跟2亿元贷款流向何方高度相关,有待市场持续关注。
|